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公眾疑慮加劇中國“血荒”蔓延 獻血如何度過“血疑”關

時間:2012-03-19 09:07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提示】

  24歲湖北女孩周悉妮突患腹部囊腫,急需手術,但其自身血小板不到常人1/10,而醫院血庫裏沒有足夠量的血小板,一旦手術會面臨大出血的危險。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通過微博跪求救命血。

  周悉妮的求助在微博上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紛紛表示願意通過互助獻血的方式,指定為她捐獻血小板。周悉妮的生命危險暫時得到緩解。但是,“血荒”並未根除,互助獻血受青睞的背後是我國常規途徑獻血量的不足和公眾對用血流向的疑慮,採血用血資訊亟須進一步公開,破解血荒須機制變革。

  女孩微博求救命血

  網友紛紛施以援手

  “求4個單位血小板(O型)!我不想死啊!”

  24歲湖北女孩周悉妮在微博上發出求助。“昨天還在地上跑,今天就癱了。腹部囊腫,鼓得像球,急需手術,但查出血小板不到常人1/10,這意味著術後肯定大出血。病危通知單已經下了,家人拼命從老家調動親戚來京,很少向人求助的我今天跪求大家幫助我渡過人生難關,我需要大家的O型血。”

  17日11時30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住院部三樓B區36床,手背上扎著置留針,周悉妮穿著病號服坐起來準備吃午飯。劉同學幫她打回來的飯,她基本上沒吃幾口就放下來。面色蒼白,戴著眼鏡的她告訴記者説,卵巢的囊腫已經有27—29釐米了,一直擠壓著胃部,沒法吃東西。

  周悉妮參加完研究生考試後,獨自來京,等待中國傳媒大學復試通知。一週前,她突感全身乏力,腹部似乎有些突起。只隔了兩天,她的腿腫得已無法下地,腹部鼓得像球,醫院診斷為卵巢囊腫,急需入院手術。但悉妮的血小板極低,醫院血庫裏沒有足夠量的血小板,醫院在努力調配,但也要她發動親朋好友,指定捐獻給她,才能解燃眉之急。

  原本準備坐火車從老家來北京的父親,擔心趕不及,就換成了飛機,在16日下午就趕來北京。小周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民政幹部,也曾多次獻血,獻血量達2000毫升。聽説女兒需要獻血,就給他在廣東打工的幾個侄子打電話,讓他們去檢查血型,如果需要的話,趕緊飛到北京來。

  無償獻血,免費用血。無償獻血的現實尷尬是,醫院無血可用。儘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有名的血液病醫院,依然不能滿足患者手術的需要。小周的父親喃喃地説,這不是血庫裏沒血嗎?

  看到周悉妮的求助,好多網友表示願意捐血相救。在16日晚上11點半,一位武警戰士敲開了病房的門。他説,過來獻血救人。淩晨兩點多還有人給小周父親發短信,問還要不要獻血?

  18日下午,記者收到周悉妮的回復,“下週一做骨穿,繼續檢查。很多人都打電話和短信來説獻血的事情,要先到醫院來領通知單,然後到中心血站去獻血。人數加上親戚朋友已很多了,謝謝。”

  互助獻血渡過難關

  公眾青睞定向捐獻

  在微博求助後,讓周悉妮感動的是,她接到幾百個電話,幾百條短信,許多陌生人承諾為她捐獻血小板。

  人民醫院婦科值班醫生介紹,周悉妮的血小板數必須恢復到一定數量,才可進行手術。院方表示,現在周悉妮的手術方案還沒有定下來,由於血小板只能保留5天,保存期有限,還不能確定捐獻血小板的時間。

  一旦治療方案敲定,周悉妮的家屬將通知愛心人士到醫院領取互助獻血申請單,指定為周悉妮捐獻血小板。周悉妮不再為血小板短缺擔心了。她説,“我的很多好朋友已經趕過來了,暫時沒有特別緊急,謝謝很多同事同學和朋友,以及熱心腸的陌生人!”

  不幸的小周如此幸運,得到這麼多熱心網友的關愛。一名網友説,“必須血站採血嗎?還是可以手術時在醫院現場採血?請博主給出具體操作建議,否則好血用不到刀刃上!”陪護周悉妮的同學小劉告訴記者,好多人打電話來説,獻血一定要指定捐給小周,擔心血會輸給其他人。

  深夜來訪,送血到府,讓人感動。可每一個患病需要用血的人都需要捐獻,為什麼人們不願意捐呢?定點捐獻,互助獻血,就像那位網友所説的,輸血輸到具體人的身上,感覺血並沒有白獻。

  有調查顯示,在千余名投票者中,53.41%的人從來沒獻過血;37.87%的人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獻一次。由於擔心獻的血沒有幫到真正需要的人,37.33%的人會直接把血獻給身邊人;26.7%的人出於獻血安全、用途等一系列問題,明確表示不會去獻血;6.54%的人表示自己獻血是單位或學校的要求,屬於不情願的“被獻血”。

  一位大姐給周悉妮打電話説,她丈夫曾經患病需要大量輸血,也是向社會求助後,渡過了缺血難關。互助獻血受青睞的原因在於,解開了眾多獻血者的心結:無償獻血不能被有償使用,更不能讓其他人拿去牟私利。

  公眾疑慮加劇血荒

  破解亟待機制變革

  為周悉妮獻血,這種互助獻血行動,是北京為了緩解用血緊張採取的一項措施,鼓勵患者的家屬、朋友、同事參加獻血。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説,北京市互助獻血量近兩年逐年增長。去年北京市互助獻血已達30000多單位。

  按人口基數和適合供血的年齡人群,我國不應該發生血荒。但血荒逐漸蔓延至全國,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緩解,血荒已經成為常態。究其原因,獻血量減少或不足是一個根本原因。我國人口獻血率只有8.7%。,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

  破解“血荒”,首先要回應公眾的“血疑”。採血的成本不公開,用血手續的繁雜,加上對血液管理部門是否從中牟利的擔憂,都影響了公眾獻血的積極性。

  血液不會自動從一個人身上到另一個人身上。即使是互助獻血,並非是網友想像的“無償獻血、無償使用”。劉江透露,血液本身是沒有價格的,中間有採血、化驗,包括儲存、管理、運輸等。所謂的血液價格實際是消耗成本。臨床用血國家定價每袋210元。經測算,每一袋血的真正成本應該是360元。親屬互助獻血價格也是如此,因為採血、化驗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

  回應“血疑”,建立資訊公開制度必不可少,實現採供血機構運作體制的規範化和透明化,才能贏得民眾的信賴和支援。劉江介紹,每一袋血液都有一個唯一的條碼,血液流向的全過程都可追蹤,有記錄可查。獻血者如果想查詢自己所獻血液去向,可以撥打4006012320查詢。

  目前,全國年採血量為3935噸,每天需要約7萬人獻血,供需之間尚存在較大缺口。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我國固定志願無償獻血者的比例不高,還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無償獻血隊伍,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臨床用血需求。

  專家認為,我國血液採集渠道過於單一,90%以上的無償獻血來自街頭流動採血點;採集人群過於單一,人群季節流動引起血源的“斷供”;破解血荒亟待機制變革,必須從制度上破解血荒。(記者王君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