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嚴控嚴查 堅決守護校園食品安全——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關注“校園餐”
□ 法治日報記者 朱寧寧
學校等重點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情況,是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檢查的重點之一。
5月12日至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在江西檢查期間,對南昌、新餘、宜春的多所高校、小學、幼兒園、托育機構等進行實地檢查,深入了解學校食堂原料、餐飲具清洗消毒等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並對集中用餐單位及供餐單位監管情況進行了解。
家校協同共治 強化安全監督
5月13日,執法檢查組在南昌召開座談會。會上,兩位家長代表的發言引起執法檢查組成員的關注。
“我家有兩個孩子,我特別關注學校的食品安全。”李先生講述了作為學校陪餐家長的經歷和感受。“上午11點到校後,班主任先介紹各種食品原料。通過學校食堂玻璃窗口可以清楚看到工作人員的各項具體操作。我們家長都比較認可,感覺學校能真正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結合。”
讓李先生感到滿意的還有學校的食育教育。“孩子經常跟我説,老師會教他們如何辨別食品好壞、如何查看食品保質期和生産廠家資訊,還會引導他們建立健康飲食習慣,減少高糖、高脂肪、高鹽等不健康食品攝入。孩子還特意跟我説學校不賣碳酸飲料,我覺得這點很好。”
蕭先生也是兩個孩子的家長,非常關心校園食品安全。“我每天都會問孩子吃了什麼、吃得好不好。孩子説,學校的飯菜可香了,肉餅蒸蛋、紅燒肉做得比家裏還好吃。”
蕭先生介紹,孩子在學校就餐,每天兩葷一素還搭配水果,能保證營養全面均衡攝入。同時,學校嚴格執行陪餐制度,還組織食品安全演練,模擬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如何快速反應。此外,每週還會邀請家長代表參與食材驗收等工作。
家長們紛紛點讚的背後,是江西省採取的多項強有力的舉措。
為了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江西省推動全省12843所中小學幼兒園成立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有效發揮家長監督作用。
同時,江西省實行校園食品安全總監、安全員雙配備制度,在多地推行校(園)長和教師、食堂經營管理者、學生家長代表、學生“四方同餐”試點,將發現的問題列入學校食堂“日管控”項目,市場監管部門督促學校立行立改,整改率達100%。
堅持問題導向 深化專項治理
5月12日,檢查組一行來到南昌航空大學第二食堂時正趕上晚餐時間,學生陸續走進食堂,不少窗口前已經排起了隊。這裡日均接待師生近1.5萬人次。
設在食堂門口的一間標準化食品快速檢測室十分惹眼。學校負責人介紹説,2021年9月,學校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建設了這間快檢室,每天都安排專人值守,對食堂實行“應檢盡檢”“逢購必檢”,充分發揮校園食品快檢室的前哨監測預警作用,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學校落實食堂物資統採工作,從米、面、油到蔬菜、肉、蛋、禽、魚,包括副食品均統一採配,並實施學校招標、申購、審核、驗收、監管復核五級安全管控模式。
“之所以不外包,就是要將食品安全把控在學校自己手上,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實現食材可靠、成本可核、問題可查、過程可控、源頭可溯、責任可糾。”該負責人説。
目前,江西全省中小學校自營食堂佔比達94.62%。從2024年起,江西省優化食堂運營模式,穩步推進以縣區為單位的供校食材集採統購試點,共99個縣區、6090所中小學參與試點,把好食材入校關。嚴格落實“雙人或多人聯檢”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確保進貨臺賬與票證數據相符,保障食材來源可溯。
創新機制方法 數字賦能監管
當“人工智慧+食品安全”落到“校園餐”領域中,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宜春市給出了答案。
圍繞實現學生用餐營養、健康、實惠的目標,宜春市實施學校學生“放心用餐”工程項目,以數字管理為抓手,通過AI數字化應用實現各環節主動管理,增強食材安全管控和食堂運作效能,科學編制食譜保障營養均衡攝入,發揮集中採購優勢降低運營成本,不斷提升學校食堂服務水準和保障能力,真正實現學生用餐“政府放心、學校放心、學生放心、家長放心”。
5月15日,檢查組來到宜春市學校學生“放心用餐”工程AI數字指揮中心,視察項目管理平臺運作情況。大螢幕上,大宗食材線上採購,配送、清洗、消毒、留樣以及廚余垃圾處理等關鍵環節一目了然,並且實行24小時巡檢預警,實現全程留痕、來源可溯,為保證食材品質和防範廉潔風險提供了技術支撐。
“從2024年2月開始,公司承擔了宜春6所市直學校食堂、超市及後勤保障服務工作具體實施。該工程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運用AI系統實現24小時監管,用人工智慧數字化實現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鏈條管理,主要運用網際網路加物聯網的方式,發現哪一個環節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就先將其找出來,通過主動管理把隱患扼殺在搖籃狀態,實現了“只要每個環節安全風險規避掉,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一定就是安全的”。”在指揮中心,江西五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各個流程的多項創新舉措進行了詳細介紹。
該平臺的一大創新之處就是以家長治膳為核心,家長可以通過手機App全程參與食材供應商遴選、食品安全、勞務服務、食堂管理等監管,充分享有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和決策權。
宜春的做法是AI助力校園食品安全的有益嘗試,而運用數字賦能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也是江西省積極探索的路徑之一。
據介紹,通過建設“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平臺,江西全省學校所有食堂(包括農村地區民辦幼兒園食堂)全部納入閉環管理,並將平臺告警任務納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將39家校外供餐企業納入“網際網路+明廚亮灶”系統並實現檢查全覆蓋。自2023年9月上線運作以來,當年告警數達6.9萬條,2024年降至2.7萬條,今年1月至4月,平臺告警任務總數1736條,同比下降90.33%。
應當看到,“校園餐”領域食品安全還有諸多亟待完善之處。比如,如何加強對學校食材供應商的資質審核、如何界定食材是否有利於學生營養健康等,目前還缺乏明確可供判斷的國家標準。
相關部門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統一的學校食堂經營承包商和供校食材供應商資質標準,提高“校園餐”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出臺學生營養健康指南或相應國家標準,明確不得進入“校園餐”的食材食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