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負增能,更好服務群眾(基層治理新實踐)

2022-11-23 08:5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週六上午,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老虎灘街道和合大院內,20多人在參加一場自發的衛生清掃活動,快70歲的和合大院黨支部書記王秋萍帶頭幹在前。“每個‘愛心星期六’,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聚到一起,把樓院衛生打掃一遍,每個居民都把維護家園環境作為一種自覺,形成共用共治的良好氛圍。”王秋萍説。

  今年以來,大連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出臺《大連市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143項舉措,讓基層幹事有人、辦事有錢、管事有權,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重構、能力提升。“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大連推動高品質發展行穩致遠的內在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務實行動。”遼寧省委副書記、大連市委書記胡玉亭説。

  黨支部帶頭,共同解決“誰來管”“管什麼”“誰監督”的問題

  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和合大院,曾經基礎設施老舊、樓院環境雜亂。如今,樓院內鋪上了新磚、規劃了停車位和休閒活動區。

  “小區沒有物業,全靠黨支部帶領群眾自管自治。”王秋萍自豪地説。和合大院70多名黨員帶頭作表率,通過正向引領,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大院事務,先後成立了由黨員、樓長和居民骨幹組成的居民自管委員會、居民協商議事委員會和居民監督委員會,共同解決“誰來管”“管什麼”“誰監督”的問題。

  出入和合大院必經的小路路面塌陷、破損嚴重,居民議事會與自管會共同商討形成意見後,通過黨支部報給了街道黨工委。“區委組織部提供資金支援,街道找來施工單位,志願者過來幫忙,很快解決了問題。”王秋萍説,“街道、社區黨組織還為我們對接了很多企業資源,小區先後安裝了25路監控設備,實現了全區域無死角。”

  大連以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的關鍵,組織黨員幹部深度參與基層治理,通過基層黨組織統領各方力量。《方案》明確,在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建立“大工委”“大黨委”,將在職黨員按照居住地就近就便編入網格黨組織等措施,推動區域內資源共用、工作互動,統籌解決基層小區停車、課後託管、健身娛樂等民生需求。

  “以前,組織、民政、綜治等六七個部門各自一條線,網格分別劃,數據分開報,都穿基層這根繡花針,每天各種微信群看不過來。”金普新區灣裏街道城志社區黨總支書記魏成明感慨,“今年,社區將全部網格統一整合成18個,配齊網格員,建立黨支部,所有相關部門按基層劃分的網格聯絡對接、統計數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大家幹起活來更有主動性。”

  為強化基層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協調,大連構建“村(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村屯(樓院)黨小組—黨員聯繫(中心)戶”的黨組織體系,在全市重新整合劃分網格並建立了1.5萬餘個網格黨支部。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基礎愈加堅實,組織更加有力。

  聚焦基層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切實為基層減負增能

  走進城志社區群眾服務大廳,“全崗通”的接待指示牌十分醒目。

  “以前,群眾來辦事,遇到社區工作人員下去走訪,就白跑一趟。現在,多個窗口的條線壁壘被打破,工作人員一專多能,不僅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百米’,也解放了更多人手到群眾中去。”魏成明興奮地説,“今年民政等部門組織我們基層代表開了幾次會,讓我們談需求、講難處,《方案》出臺後,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切實減輕了基層負擔。今年夏天還新來了兩名大學生社工。”

  針對基層普遍反映的行政負擔重、權責不對等、人手不足、經費資源有限等“小馬拉大車”難題,大連聚焦基層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切實為基層減負增能。市基層社會治理領導小組印發社區工作事項目錄清單,實施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和基層代表評估制,由街道、社區代表對社區工作事項進行評估,對不應由社區承擔或社區無力承擔的事項“一票否決”,社區工作事項由190項減少到83項。市、區兩級派出黨員幹部3400余人下沉基層,社區工作者人數較年初增加30%,配備社區民輔警3620名。

  在西崗區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區,一場關於“為空巢老人配備智慧手環”的居民議事會正在進行。“手環有沒有語音通話功能?”“除了發手環,你們有沒有使用指導?”面對社區工作者、居民代表提出的需求、問題,技術公司一一記錄、解答。

  “現在,社區能組織協調的資源越來越多,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有了底氣。”林茂社區黨委書記郭志英説,除了挖掘轄區企業資源開展專業服務外,志願者團隊也是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在林茂社區,志願者根據自己專長,登記理髮、磨刀、維修、義診等服務項目,形成了“幫幫服務隊”供給庫,一批退休老黨員、居民骨幹穿街走巷,記錄了一本本“解民憂”臺賬。

  為全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大連推動公共服務、社會資源下沉,按照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標準設立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整合優化資源,培育多元主體,形成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便民利民服務、居民志願互助服務有機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已實現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全覆蓋,25萬多名志願者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管理品牌。

  提高風險排查處置能力,確保社區“吹哨”後有人聽、有迴響

  “這事兒可得幫我解決呀!”今年8月,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和合居社區居民陶大媽找到社區時,滿肚子委屈。陶大媽家陽臺頂棚漏水嚴重,可樓上鄰居小張卻堅稱自己家沒有漏點,不讓檢修隊進門。

  社區的專職人民調處員陳雙跟網格員、物業一起來到陶大媽家中時,陽臺地上還放著臉盆接水,去樓上卻連門都敲不開。陳雙先分別安撫雙方情緒,避免矛盾升級,然後請來社區調委會、街道綜治辦、派出所、小區物業、自來水公司等組成聯合調解小組,分析漏水原因,講明利害關係。“就算是你家漏了,也不用賠償!”一句話,解除了小張的後顧之憂,心平氣和地讓檢修隊進了屋,堵上漏點,兩家也握手言和。

  陳雙今年3月成為和合居社區的專職人民調處員,不但每月有了收入,調解也更有底氣。“以前調解説破嘴,現在有上級、專業部門、專家力量聯調聯處,基本‘小事兒不出網格,大事兒不出社區’。”陳雙説。

  社區吹哨,街道、部門來報到。圍繞社會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的排查處置,大連推動調解力量融合、調解處置配合,全面提高基層主動發現隱患苗頭、積極消除問題隱患的能力。全市以制度形式把綜合管理、統籌協調、應急處置的“事權”下沉到鄉鎮街道,確保“吹哨”後有人聽、有迴響,讓基層真正管得了、管得好。

  不久前,普蘭店區豐榮街道久壽社區的群眾也解決了一樁煩心事。“一到供暖季,我們這周邊空氣的味道就不對!”接到群眾反映,“三官一律進社區”活動中的檢察官現場提出持續跟蹤問題並介入公益訴訟。辦案人與相關職能單位執法人員跟進了解後發現,該氣味是由供暖公司在取暖季向暖氣中添加的帶味防丟水劑導致,便立即與供暖公司負責人商談解決,最終成功化解。

  推進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社區,推廣社區“法治超市”……大連讓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將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今年上半年,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7.8%,刑事立案數下降13%,破案率提升21%。

  “老百姓的事情有人管,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才能得到群眾的信服、支援,風險隱患就能早發現早處置。”大連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王正平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