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實習都能內推?小心“餡餅”變陷阱
“金九銀十”求職季即將到來,一些仲介機構推出的內推服務讓不少求職者“心動”。然而,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動輒上萬元的內推服務實際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衍生出的灰色産業鏈甚至涉嫌違法。
隨著“金九銀十”求職季即將到來,“網際網路大廠內推”“證券投行實習內推”“企業校招內推”等資訊開始在社交平臺活躍起來。記者詢問多家提供內推服務的仲介機構發現,這類內推服務的價格基本在上萬元,有的甚至超過了5萬元。
所謂內推,是企業通過員工內部推薦招聘人才的一種方式。這些內推機會真的靠譜嗎?為實習機會付費合理嗎?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採訪。
收費動輒上萬元
經過漫長的“拉扯”,近日,汪維(化名)終於拿回了1.4萬元退費。
汪維來自湖南郴州,2021年11月大學畢業,受疫情持續、畢業生規模增加等因素影響,她的求職之路並不順利。今年2月,通過社交平臺,她聯繫到了一家能提供“名企實習+內推”機會的職前教育服務機構。
“這家機構説,他們有知名企業的內推渠道,還可以通過‘企業在職合作導師’推薦,讓網申簡歷優先被看到。”汪維説,由於她的意向崗位——快消品企業管培生,一直是搶手職位,競爭激烈,為了增加求職籌碼,她便花費2.98萬元報了名。
招聘服務創業公司誠需猿創始人李想解釋説,走內推渠道的求職者,簡歷會被優先處理,部分公司甚至會讓內推求職者跳過筆試等環節,直接參加面試,但通常內推名額非常稀缺。
“為了在內推時更有競爭力,機構安排了1個月的線上實習。”汪維回憶説,線上實習期間,由一家知名快消品牌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擔任她的實習導師,每週與她對接一次。
實習結束後,儘管機構提供了實習導師的背景資料和聯繫方式,不過,汪維覺得,“基本就是走了個過場,並沒學到真東西,有時1天的實習任務1小時就能完成。”
除了線上實習品質大打折扣,更讓汪維感到“被忽悠了”的是,她的很多意向崗位實際上並沒有設置內推名額,她投出的很多簡歷也都“石沉大海”。
記者採訪發現,挂出內推職位做幌子,然後誘導求職者付費實習,這也是很多機構的套路。特別是在快消、網際網路、券商、審計等行業,因為付費實習被“坑”的求職者不在少數。
實習付費不合理
“找實習單位,一般大家都想去頭部企業,用‘大廠光環’給簡歷‘鍍金’。”天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2022屆畢業生趙麗雅説出了很多畢業生的實習心理。她告訴記者,特別是像她這樣非重點院校的畢業生,更希望通過有分量的實習經歷加持,在求職中彌補學歷背景上的不足。
記者以應屆碩士畢業生身份諮詢一家企業的校招崗位時,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沒有在相關企業實習的經歷,很難進入招聘面試環節。”
“一些機構正是利用了求職者的焦慮心理,實際上,名企的實習崗位也有一定門檻,求職者以為付費內推可以走捷徑,其實很可能“餡餅”變陷阱,求職者要謹慎辨別虛假宣傳。”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瑋琨分析稱,這類仲介機構大多提供的只是相關企業的實習資訊,可以收取一定的諮詢費用,但動輒上萬元的收費顯然不合理。
王瑋琨表示,根據相關規定,無論是在校生實習還是畢業後正式入職的實習期,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都不得向實習生或勞動者收取費用,而且應按規定給予相應的勞動報酬。求職者遇到在實習期或試用期被要求繳納相應費用的情況,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求職更要看實力
經歷了求職路上的坎坷,汪維意識到,與內推相比,實力和充分的準備才是更可靠的保障。
張婷在2020年成功入職了北京一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她表示,為了能順利通過公司秋招,她參加了該公司的實習項目。
“實習期間工作量非常飽和,那段時間要平衡論文、實習和求職,每天都感覺身體被掏空了。”在張婷看來,這段實習經歷在求職中為自己“加分不少”。
“有經驗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簡歷裏項目的真實性和‘含水量’,具備真實的實習經歷才能在面試中更有底氣,談到經手的項目時,才有細節可説。”張婷説。
有業內人士指出,實習內推所衍生出的灰色産業鏈,甚至涉嫌違法犯罪。
記者注意到,1月25日,某網際網路公司發佈的反舞弊調查通報提到,2021年,該公司員工與外部求職仲介合作,安排實習生進行虛假遠端實習,並從仲介處分得實習應聘者支付的部分費用。該員工被解聘,並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王瑋琨表示,公司員工與外部求職仲介之間的此類行為涉及公司或企業的合規問題,如果因此從事犯罪活動的,可能涉嫌詐騙罪、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等刑事犯罪,有關部門應加強公司、企業內部的合規審查,加強市場監管,學校也應當加強對類似問題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做到多措並舉,規範相關領域的秩序。
李想還建議,高校就業部門探索建立大學生實習平臺,接入第三方招聘模擬技術和就業數據資源,避免不良仲介機構從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