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300余展品再現抗戰“大動脈”
中新網昆明8月16日電 (記者 胡遠航)“大動脈——抗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的主通道與生命線”展覽16日在雲南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示包括DC-3運輸機頭、威利斯吉普車等在內的眾多珍貴文物,再現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風采。
此次展覽分為“回眸千年——雲南歷史上的大通道”“大後方——抗戰時期的雲南”“大動脈——抗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主通道與生命線”“大變革——雲南社會生活的轉變”“大發展——開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新局面”5個單元,展出收藏于雲南省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雲南鐵路博物館、雲南省檔案館、鎮沅縣博物館的文物及展品377件(套)。其中70%以上的珍貴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
進入展區,雲南數千年的交通史徐徐展開:早在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就主持開鑿了到宜賓的“僰道”,後來又有了“五尺道”“靈關道”“永昌道”等。抗日戰爭時期,雲南作為大後方,用巨大的代價開通和運營了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三條國際通道,成為當時中國接收國際援助、運輸戰略物資和開展對外貿易的大動脈、生命線。進入新時代,雲南又積極打造水、陸、空出境網,形成公路“五齣境”、鐵路“五齣境”、水路“三齣境”及航空出境的立體網路,開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新局面。
展覽的核心環節“大動脈——抗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主通道與生命線”單元,以文物史料加實景復原的方式,再現“工程奇跡”滇越鐵路、“西南動脈”滇緬公路、“空中動脈”駝峰航線三條國際通道的開通背景、修築畫面、沿途風光及感人往事等。
展覽顯示,作為中國最早的鐵路之一,全長854公里的滇越鐵路把雲南昆明與越南海防直接連接起來;其1910年完工時,共有六、七萬中國工人死在工地上。滇緬公路幾乎全憑人力開闢,數十萬民眾付出了巨大代價,約3500人喪命於此;公路通車後,3200多名南僑機工日夜馳騁在這條公路上,搶運物資達45萬噸,犧牲于敵機轟炸、不幸翻車及傷病亡故的機工多達1000余名。駝峰航線從1942年5月開通至1945年11月25日關閉,中美兩國共有8.4萬餘人參與,總共飛行時間約150萬小時,共同運輸戰略物資85萬噸,運送人員3萬餘人;駝峰空運將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作戰實力,維繫了中國抗戰;在駝峰空運期間,共有1579名美國飛行員、53名中國飛行員英勇捐軀,損失飛機456架,至今還有107架失事飛機下落不明,幾乎平均每月損失飛機13架。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展出眾多難得一見的文物。如滇越鐵路上的緊急鐵路信號裝置法國産銅響墩,曾在滇緬公路上行駛過的威利斯吉普車,駝峰空運美國機械師Louis Wise的陸軍航空隊飛機機械技術訓練證明,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聶耳的隨感錄,抗戰時期捐款最多的美術家徐悲鴻的竹雞圖等。
據悉,展覽還將持續至11月16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