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一週年,孩子們暑假不再埋頭“題海”
上培訓班培養興趣,在實踐活動中鍛鍊技能,共用親子閱讀時光……
“雙減”一週年,孩子們暑假不再埋頭“題海”
去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雙減”政策推進。
《意見》印發一週年之際,“雙減”後的第一個暑假,中小學生是如何度過的?記者在北京採訪發現,這個假期許多中小學生不再埋頭“題海”,而是從興趣出發,度過自由充實的假期生活。
興趣與素質兼得
“今年假期作業不多,有更多空閒時間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培養一些技能。”怡蕾現讀小學二年級,她媽媽説,“我家孩子報了游泳和書法兩個培訓班,她在學校就培養了書法興趣,假期也繼續堅持練字。”
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超九成。中小學生不再奔波于學科補習之間,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個人興趣與素質培養中。非學科類培訓受到關注,不少家長選擇給孩子報名游泳、籃球、繪畫等興趣班,充實假期生活。
2020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後,各地推動政策落實,體育和美育成為教育熱點,進一步催熱藝術體育培訓市場。
位於北京順義的一家藝術培訓機構今年暑假報名人數創新高,該機構負責人張佳燕説:“第一期藝術夏令營7月18日啟動,報名的學生大多處於小學階段,喜愛畫畫,對未來有藝術發展規劃。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度都很高,有的學生甚至想整個假期都來這裡集訓。”
體育鍛鍊中游泳培訓格外受中小學生歡迎。記者來到北京海澱區北太平莊街道的一家健身游泳機構,看到許多孩子正在分年齡段上課。一名教練透露:“暑假一直都是學習游泳的高峰期,今年報名的孩子很多,假期排課滿滿的。”
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今年暑假,中小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實踐活動中鍛鍊技能。
“放假以來,小區裏孩子們的笑聲明顯多了起來,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在北京索家墳社區裏,陪孩子玩耍的李薇女士説,“我家孩子一年級,假期幾乎沒有書面作業,學校安排了每天30分鐘的家務勞動作業並要求記錄下來。”掃地、疊衣物、整理書桌、製作簡單的飯菜,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鍛鍊生活技能,學會照顧自己。
走出家門,不少中小學生選擇前往博物館、科技館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裏,二年級的魏津津同學和家長趁週末前來參觀。“我最喜歡史前生物廳,裏面展示了很多恐龍化石。”津津説,“今天我看到了地球是怎樣演變的,還看到了火山噴發和地球上各式各樣的岩石。”
暑假期間,北京地區推出70余項展覽和文化活動,博物館的重磅展覽、科技館的沉浸式體驗、各類有趣的夏令營活動,讓孩子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收穫樂趣。
書店也成為學生和家長共用閱讀時光的好去處。“書店可選擇的紙質書籍多,有閱讀的氛圍感。”家長常女士告訴記者,“趁此假期正好鼓勵孩子多閱讀課外書籍,拓展知識面。”
暑假裏,各地社區也舉辦了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中小學生參與。北京市西城區舉行“黨旗所指 團旗所向——西城青年跟黨奮進的100年”主題展覽活動,房山區以趣味健身為主題開展“籃球親子嘉年華”“足球基礎培訓”,大興區設計開展了“興潮護苗計劃”系列活動等,既解決了中小學生暑期無人看護問題,也幫助他們度過充實的假期。
緩解焦慮快樂成長
今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學生基本能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或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小學平均睡眠時間為9.3小時,初中為8.5小時,83.5%的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超過91%的學校提供作業輔導和各類興趣課程等。
“雙減”雖然減去了中小學生在校外的負擔,但對於面臨升學的學生和家長來説,壓力始終存在,不少家長也向記者表達了內心的焦慮。
暑假作業少,擔心孩子過於放鬆;在家看電子産品時間過長,又無人看管;長時間上網課,不清楚學生學習成效……這是家長擔心最多的幾個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北京東城區第109中學劉老師告訴記者:“‘雙減’後,課外的一部分壓力轉移到課堂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習成效是老師們的新課題,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提高教學品質,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劉老師建議,首先,暑假期間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報名各類培訓要合理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其次,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學習計劃,暑假作業要優先做完,剩下的時間可以整理錯題和薄弱知識點,彌補短板學科;最後,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孩子走出家門接觸社會。
“雙減”一週年,中小學生校外培訓和作業負擔有效減輕,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普及,也會讓家長逐漸轉變心態。怡蕾媽媽説:“我意識到自己以前過於焦慮,孩子在學校已經很努力了,假期還是讓孩子自由快樂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