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陷入情感漩渦,你真的是主播的“家人”嗎?
你真的是主播的“家人”嗎?
本報記者 張嬙 本報實習生 劉振宣
《工人日報》(2022年08月09日 04版)
閱讀提示
消費者在網路直播中購買商品漸成一種生活習慣。為了利益,一些主播打起了情感牌,利用話術和演繹套路讓粉絲下單,不少消費者為此花了冤枉錢。有專家指出,直播帶貨亂象亟待整治。同時,消費者也應理性下單。
在快手一個百萬粉絲的直播間裏,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激情一幕”——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和迷幻的燈光,主播深情地向觀眾喊:“家人們,這個選品團隊所有人都阻止我上架,每多賣一單,我們虧的錢就更多,但給粉絲家人們送福利是我們的夙願。來,上連結!”
網路世界中,出於對主播信任“激情下單”而陷入“情感陷阱”的大有人在,在這種情況下購買的産品不僅未必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産品出現品質和售後問題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陷入情感漩渦的“家人”
老李是一名46歲的公司職員,晚上有時會在抖音觀看一位700萬粉絲主播的直播,她的直播間裏線上觀眾最多的時候接近百萬人。
據老李介紹,這位主播的直播內容很豐富,看她和別人打PK令自己熱血澎湃,不停地給她點讚。“有一天晚上和一個女主播打PK時,我在她的直播間下單了一份茶葉。她説這是為了自己和直播間家人的尊嚴而戰,她讓我們不要刷禮物,只需要支援刷榜電商的産品就好了。”老李説,他當時特別激動,覺得她太不容易了,一定要支援她,茶葉價格倒是不貴,只是收到茶葉後發現全是茶葉梗,根本沒法喝。
當記者打開老李的抖音購買記錄,想查看該産品的用戶反饋時,商品頁面顯示已經失效。
“其實這樣的情況很多,我們粉絲群裏很多人收到貨後都會在群裏反饋品質問題,但是根本沒有人理我們,所以我再也不看她直播了。”老李説。
由於粉絲們喜歡看主播之間互相PK,為了保持流量數據和直播效益,部分主播會選擇“演劇本”來製造話題帶貨,過生日、訂婚,甚至一句話、一件衣服都會成為他們炒作的噱頭。
除了PK主播“家人式”的情感行銷,記者還發現大部分的帶貨直播間都會利用音樂、話術、助播進行情感煽動。一些主播會告訴觀眾,這是絕無僅有的“機制”,而且所剩庫存不多,一定要馬上下單,借此給觀眾造成購買心理上的“危機感”。
“大品牌給一些主播的‘機制’並不是指專供某一個主播,給所有主播的‘機制’都一樣,消費者一定要會甄別主播的話術,不要被牽著鼻子走。”一位電商行業的從業人員説。
記者在觀看直播時發現,部分主播在銷售産品時,所有的商品迴圈講解完畢後,之前顯示售空的産品會再次出現在購物車中,而這時博主會再次告訴粉絲這是最後的庫存,一定要馬上下單。這樣的流程反覆幾次後,産品要麼真正售空,要麼還會以預售的形式繼續銷售。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帶貨直播的時長動輒幾個小時,內容也相對單一,大部分消費者買完後即退出直播間,不會長時間觀看。這讓很多消費者一直被蒙在鼓裏,很難發現其中的套路。
莫讓劣幣驅逐良幣
楊思宇是一名在抖音擁有10萬粉絲的主播,也是一名經營護膚品公司和品牌的創業者,粉絲們稱他為“小草”。
“以美粧直播為例,我們給主播寄品後,負責任的主播會跟我們交流使用感受、産品配方機理、産品包材等各種細節,通過重重考核才會上直播間。我們後續還要和主播溝通顧客的反饋,調整自身産品和合作計劃。但一些主播會跳過這些環節,直接選擇上一些自帶流量、高佣金的貼牌産品。”楊思宇説。直播帶貨的本質仍是購物的一種形式,其流量邏輯應是“優質主播+高品質産品”的雙向兼顧,不應該是一場場戲劇化的情感動員,從主播選品到用戶下單都應該堅持貨比三家的理性。
“我希望以後直播平臺能夠多支援優質的電商達人,更多業內人士也能夠敢於發聲,莫讓劣幣驅逐良幣。”楊思宇説,為了迅速實現變現,在賬號做起來後很多主播都會走上“立人設”,用情感“收割”粉絲的捷徑。那些堅持做內容輸出的主播,由於選品嚴格,不會吸引流量,直播數據往往比較慘澹。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主播的佣金要求,一些品牌還會不斷壓縮自己産品研發的費用,提高行銷費用,進而導致消費者拿到手的産品品質下降。
加強監管,正確引導
“那時候,你頭也不疼,頸椎也不疼,也不會在失眠的夜裏頭輾轉反側。那時候,你爸媽身體還很健康,他們年輕,平安喜樂,爺爺奶奶也陪在你身邊。你其實不是想玉米,你在想當年的自己啊。”這是一位主播在直播帶貨玉米時即興發揮的講解詞,這段話惹得數萬網友淚目,並一度衝上熱搜榜。
説出這段話是原新東方英語教師董宇輝,他與yoyo、頓頓等教師一同轉變成了東方甄選直播間的常駐主播。
記者發現,東方甄選直播間裏沒有劇本,也不見主播的聲嘶力竭,伴隨著輕柔的音樂一邊講産品,一邊講天文、説詩詞,一樣能獲得非常優異的銷售額。
“我之前從不看帶貨直播,覺得特別假,偶然看到這幾個年輕人的直播後,我一個從來不在直播間買東西的人都開始下單了。他們的直播讓我感到開心、從容,因為在這個直播間不僅買到了心儀的産品,還‘買’到了知識。”東方甄選直播間的一位寶媽粉絲説。
“從行業現狀出發,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直播行業從業者要從提升對用戶駕馭能力的切口上尋找突破點。避免情感引誘並非是否定情感,高水準的情緒設計應該是在精準洞察用戶需求基礎上開展的。”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系主任魏寶濤説。
在國家有關部門整治下,直播行業的風氣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但仍有許多被封禁的主播借助“師傅被封,徒弟代播”等隱秘形式繼續壓榨粉絲剩餘的喜愛值,這樣的直播給後續的行業整治提出了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