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提升消費體驗——即時配送便捷百姓生活
近年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發展,形成了即時配送服務新模式。從生鮮蔬菜到麵包飲料,從電子産品到日化美粧,越來越多商品通過即時配送的方式,更快送達消費者手中。即時配送有哪些新特點?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什麼變化?未來如何更好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
從下單到配送,僅需30分鐘至60分鐘——
消費者購物有了新體驗
“通過手機下單後,半個小時商品就送到府,真方便!”最近,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居民李莉經常線上上買東西。不管是在家突然想喝一瓶汽水,還是做菜時缺什麼食材,拿起手機打開APP下單後,很快就有外賣騎手把商品送到府。“比起自己跑一趟超市,省了不少力氣。”
從商家到消費者的末端配送,是商貿流通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末端配送是否暢通、高效,不僅影響商品的流通成本,也直接關乎消費者體驗。近年來,隨著我國商貿流通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末端配送也在持續創新和優化,並線上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發展過程中,催生出即時配送新模式,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
所謂即時配送,是指消費者通過線上交易平臺下單,線下實體零售商線上接單,然後執行配送的一種零售服務方式。一般情況下,即時配送能在30分鐘至60分鐘完成從用戶下單到揀貨打包,再到商品配送的整個環節。
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即時配送得到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支援。商務部等11部門去年印發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統籌考慮當地電子商務、即時配送等線上商業發展水準,做到實體門店配置與線上商業發展相協調。”商務部等9部門去年印發的《商貿物流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統一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倉配送、門店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1年中國即時零售行業研究報告》,伴隨消費升級,國內消費市場呈現快節奏的特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線上消費、即時性消費習慣逐步養成,加速即時零售發展。
即時配送快速發展的背後,是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巨大需求。埃森哲發佈的《聚焦中國95後消費群體》報告顯示,95後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後消費者希望在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貨,7%的消費者希望能在下單後2小時收到商品。
即時配送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體現在很多方面。李莉説,去年冬天一個下大雪的晚上,孩子在家裏意外被劃傷了,急需創可貼、紗布和碘伏等醫療用品。李莉嘗試通過外賣平臺下了訂單,沒想到十幾分鐘後藥品就送上了門。
“即時配送服務也有利於消費升級。”以前,李莉下班後總要為買菜而煩惱,“下班晚了,小區菜攤新鮮蔬菜不多了;開車去超市,停車、結賬都要排隊,太耽誤時間。”而現在,她下班回家前通過手機下單,到家後新鮮蔬菜就送到了家門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她可以線上選購商品,通過無接觸配送收貨,既安全也方便。“再也不用為買菜發愁了,每天都能吃上豐富可口的晚飯。”
主動擁抱線上,增加店舖銷量——
線下零售拓展線上渠道
“叮!您有一份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晚上11點多,聽到系統外賣訂單的提示聲,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一家便利店員工郭悅麻利地按照顧客訂單分揀商品。兩瓶酸奶、一包瓜子、一包花生米、一盒薯片……分揀完畢後僅僅幾分鐘,外賣員就到府取走了商品,準備送給消費者。從外賣訂單系統裏可以看到,從顧客下單到配送完成,總共僅用19分鐘。“晚上不是訂單高峰,配送會更快。”郭悅説。
郭悅在這家24小時便利店工作已有3年。剛工作時,店裏沒有上線外賣服務,所有的銷售都是來自線下。細心的郭悅發現,店裏白天的生意不錯,但一到晚上,尤其是22點以後,顧客就明顯少了很多。
“咱們能不能也做外賣?”郭悅向店長提出建議,並得到店長的支援。説幹就幹,便利店通過外賣平臺的“商家上線綠色通道”,只用了幾分鐘就遞交了所需資料,幾小時之內完成審核,開始線上接單。
“我還記得接到的第一單外賣,是附近小區居民訂購的一箱啤酒,當時開心得都要跳了起來。”郭悅説,現線上上訂單越來越多,佔銷售額的1/3左右,夜間訂單主要來自線上。“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線下銷售遇到困難,線上訂單幫助我們緩解了經營壓力。”郭悅説。
“技術變革給零售業生産端和消費端都帶來巨大變化。”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説,社交電商、垂直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即時配送零售等到家模式蓬勃發展,推動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線下零售主動擁抱線上,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為新的訂單來源。
即時配送零售模式有力激發了消費潛力。美團數據顯示,一季度,美團閃購實現較快增長,訂單量和平臺交易總額分別同比增長接近70%和超過80%。一季度,美團閃購日均訂單量超過390萬單。在今年的“618”促銷活動中,5月31日20時後的一個小時內,京東小時購下單用戶數同比去年增長650%。
郭悅説,當好一個線上店員,一點都不比當好線下店員容易。如何優化頁面、哪些商品排在首頁、如何制訂促銷策略等,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但不管是面對面,還是通過線上,只有服務到位,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緊跟消費需求,提升配送效率——
讓更多流量轉化為銷量
“即時配送有望成為零售業的主流模式之一。”荊林波認為,作為商貿流通的一種創新模式,即時配送零售模式更好地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未來要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努力讓供應鏈各個環節實現共贏。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説,即時配送零售未來的市場規模非常可觀。即時消費需求的變化,將帶來零售市場上平臺、渠道、品牌之間的關係變化。即時配送要立足於本地供給,聚焦消費者對於即時送達的消費需求,助力商超、餐飲等實體零售實現數字化升級。
“即時配送必須是高效的配送。”貨拉拉創始人周勝馥説。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對配送服務提出了精準、高效、安全的更高要求,這都需要通過數據驅動和智慧化建設實現。貨拉拉通過科技能力賦能傳統物流,不斷提升貨物運轉效率,優化消費體驗,降低物流成本。
“不管是即時配送還是非即時配送,只有緊跟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才有持續發展的基礎。”荊林波説,即時配送有望發展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相關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為即時配送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
“獲取線上流量並不容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説,即時配送是業態發展的需要,更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對於線下商家來説,即時配送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線上流量的紅利。只有在經營和服務特色方面多下功夫,線下商家才有望把更多線上流量轉化為實際銷量。
荊林波説,高效的流通體系能在更大範圍把生産和消費聯繫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産效率。要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更好發揮即時配送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升即時配送的“科技范兒”,推動智慧外賣櫃等智慧配送終端進商圈、寫字樓等,打造人、車、機、櫃一體的智慧配送體系,在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助力消費升級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