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進縣城看發展】青海澤庫:每一顆草籽都被期望飽滿

2022-06-27 14:5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澤庫6月27日消息(記者 樊永濤)每年6月到7月,高原的草場開始返青。牧民們趕著牛羊來到夏季牧場,一直到冬季來臨。

  數千年的遊牧生活,與草場的相處之道早已被這裡的人們了然于胸。

  這裡是青海省。從黃南藏族自治州沿黃河向西南,翻越麥秀山,在廣袤的澤曲草原中,就可以找到這個名為“澤庫”的縣城。

  曾經,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這一現實困境像一個千斤重擔壓在這裡。

  如今,澤庫,這個名字正在奔向全面振興的路途中展現出令人鼓舞的現實模樣。守護好綠水青山,因地制宜發展畜牧産業,優化産業佈局,不斷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這些不斷更始人們對於澤庫的認知。

  蜿蜒的澤曲河

  在青海,草原和河流是常見的景觀,發源於雪山的河流畫出的蜿蜒曲線,從高空看,河流和濕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大地抽象畫。位於澤庫縣的澤曲濕地便是如此。

  澤曲河濕地有多慷慨,黃河可以知道。大大小小超過30條支流,像毛細血管一樣分佈在地表。地下則是厚達數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炭層,濕的像蓄滿水的海綿,將地上與地下的蓄水釋放給尚顯弱小的黃河。

  澤曲河屬於黃河的一級支流,其所在的澤曲河國家濕地公園在青海省三江源水源涵養中屬於重要區位。河流在草原上肆意流淌,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草原兒女,也孕育出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多傑是澤曲河畔的一名環保志願者,守護眼前的濕地已有20餘年。每年,數以萬計的遷徙候鳥都會途經這裡。如果把候鳥比作是濕地的“精靈”,那麼多傑就是這群“精靈”的守護者。

  黑頸鶴喜歡把巢築在四面環水的濕地草灘上。前不久,一對黑頸鶴夫妻順利産下3枚鳥蛋,夫妻倆24小時全天候地輪班。可一場降雨,打亂了它們的生活,面對上漲的河水,鳥巢也即將被淹沒,無奈的它們只能對空長鳴。

  好在正在巡護的多傑看到了這一幕,隨即拿出簡單的材料,製作了一個人工鳥窩。過了幾個小時,看著眼前的人工鳥窩被黑頸鶴所“認可”,多傑方才松了一口氣。

  在這片澤曲草原上,牧民們和多傑一樣深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

  “合作社不僅解放了勞動力,增加了牧民收入,關鍵是保護了草原。”這是採訪俄尖吉布時,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清晨,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吃完早茶,俄尖吉布就來到了合作社。將牛羊遷徙至夏季牧場,這是一年中牧民最忙的時候。

  2012年,俄尖吉布所在的澤庫縣東科日村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他被選為負責人。經過多年發展,合作社通過實行劃區輪牧、分群飼養、種草養畜等措施,積極推廣良種繁育、科學高效養殖,實現了畜群結構進一步優化。

  “轉場能讓每片草場都有‘休養生息’的時間,生態也能得到有效恢復。統一管理、協調、發展,這是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優勢所在。”俄尖吉布説。

  俄尖吉布介紹,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整合了草場4.02萬畝、牦牛1143頭,現金入股155.2萬元。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計現金分紅228.6萬元。

  在俄尖吉布眼中,不能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來破壞草原,以“綠”生“金”,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抉擇中尋“最優解”

  在澤庫縣,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成立,起初並未被牧民們當作主要敘事。隨著其對傳統生活的改變,尤其是對生産生活邏輯的重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成為澤庫縣走向高品質發展中的絕對伏筆,也成為這個青海畜牧業大縣後續發展的“破題之鑰”。

  澤庫縣農牧水利科技局副局長更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澤庫縣以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新生態畜牧業發展機制為重點,以實現草原保護、牧業增收為目標,通過項目實施,草原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現代化産業體系、生産體系以及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産業融合優勢明顯,實現生態生産生活共贏。”

  澤庫縣平均海拔有3700米之高,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林草資源是發展之道也是保護之要,當地黨委政府可謂高度重視。

  “如今的澤庫,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綠水青山正成為廣大牧民群眾的‘幸福不動産’。”澤庫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副局長尕藏東智説,為強化林草資源保護,澤庫縣嚴格保護林草資源、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增加國土綠色底蘊,建立健全了林草資源保護髮展長效機制。

  “我們加快建立林草資源大數據管理體系,確保每塊林草地都有林草長和監管員、生態管護員負責管理。對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沙漠公園、草原公園,三江源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承接轉移發展區內的林草資源根據各自所具有特殊生態作用,開展多維度、多方位、多層級保護管理,進一步增強林草生態系統自身修復能力,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常言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被各地奉為發展的圭臬,如何平衡生態和發展關係,是一道必答題。

  澤庫不僅坐擁全國有機示範基地、全國有機農牧業示範縣、全國牦牛全産業鏈典型縣、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縣等多個頭銜,“澤庫牦牛”“澤庫羊”還入選全國農産品地理標誌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承載著畜牧業高品質發展的夢想和希望,澤庫著力構建綠色産品體系、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既讓青山綠水依舊,還做強做大了“畜牧業蛋糕”。

  的確,生態和發展並不矛盾,只要找好了轉換通道,魚和熊掌亦可兼得。

  牦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

  澤庫縣城中,加華智巴的日子忙碌而幸福。

  2015年,從銀行系統辭職的他,帶領村民創辦了一家從事牛羊絨加工、銷售的公司,併入駐澤庫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眼下,牧區又到了剪毛季,多數員工都集中在村子老廠房洗羊、牛毛,夏秋季製作,網上銷售,去年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140萬元。

  “羊毛被、圍巾是我們的網紅産品,每年需求量都很大。”見記者來採訪,加華智巴有些靦腆地説:“公司正在慢慢做大,離不開政府的支援。”

  在公司的展臺上,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個包裝精美的牛絨、羊絨産品;在另一端的車間裏,公司生産加工負責人西讓卓瑪正忙著檢查包裝、清點發貨。“我們老闆(加華智巴)常常通過短視頻平臺帶貨,羊尕爾巴扎這個品牌已經收穫了不少粉絲。”西讓卓瑪説,2015年之前她過的是放牧生活,現在卻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當前正是加工旺季,一天就能加工80條羊毛被。

  依託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從2014年起,澤庫縣就著力在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上做文章。2015年成立現代農業産業園,2019年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2020年12月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

  加華智巴所入住的僅是澤庫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下屬的有機畜牧業園區。

  “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電商平臺以及相關業務辦理的支援,還配備了物流。”據澤庫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委會綜合部部長李啟平介紹,目前,園區引進産品加工企業6家,農産品檢驗檢測和電商服務企業各1家,牦牛高效養殖企業1家,入駐省級精準扶貧産業園小微企業16家,園內生態畜牧業合作社29家。

  作為青海省級龍頭企業——青海西北驕天然營養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入駐到産業園,主要從事牦牛藏羊屠宰及精深加工與銷售、養殖、活畜交易等業務。為提升牦牛産品附加值,發揮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牧戶”的模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行動,通過勞動技能培訓、牧民參與分紅等方式讓牧民群眾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

  李啟平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第一個以牦牛産業為主導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2021年産業園總産值達34.35億元,主導産業産值26.79億元,佔總産值78%,主導産業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與農業總産值比值達到了3.2:1。

  “依託産業園,澤庫縣已初步構建起現代農牧業全産業鏈,將研發、生産、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金融等各個環節和主題連結成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調發展的有機整體。”李啟平説。

  夏至已過,草原返青,甜美的山風徐行其間,一地黃花,泉水甘洌。一年最好的時節就這麼來了,人們的生活暗自揣著儀式感,每一顆草籽都被期望飽滿。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