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整治“山寨證書”刻不容緩

2022-06-13 08:3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家庭教育指導師”“碳排放管理師”“健康管理師”……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機構和單位隨意舉辦培訓、評價、發證活動,讓不少人深陷騙局之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通知,對面向社會開展的與技能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相關的技術技能類培訓評價發證活動進行專項治理。怎樣鑒別“山寨證書”?如何進一步規範職業技能考核評價,讓職業環境更加清朗有序?記者這裡作一個深入報道。

  “山寨證書”五花八門

  年過五旬的河南鄭州王女士在瀏覽網頁時,偶然發現一則“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的廣告,點進去是“家庭教育指導師官方諮詢站”的網頁,緊接著彈出一個窗口,提示需要填寫手機號,可以“免費發送最新報考政策、報名條件等資料內容”。王女士沒多想,填寫了手機號。

  次日,王女士接到某培訓機構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家庭教育至少在未來30年都是黃金行業”“家庭教育指導師目前有至少250萬人的崗位缺口”“只需要考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證’上崗,全職年收入在10萬-50萬元,兼職薪酬在100-500元/小時”。

  聽了以後,王女士對考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有些心動,但又犯起嘀咕:自己只有初中學歷,是不是沒有報名資格,況且記憶力不比當年,考不上,錢豈不是打了水漂,即使考出證,又去哪找工作呢?對方聽出王女士的疑惑,連忙解釋:報考該證不限年齡,不限學歷,拿證後培訓機構就會幫忙聯繫相關公司提供職位。只需聽夠54學時的網課就可以參加考試。考試內容是線上上參加的兩門筆試,考前還會提供“密卷”,確保一次性通過。“只需要交2000元錢報名費,便可以捧得一個‘金飯碗’。”對方在電話中説。

  見王女士還在猶豫,對方發來“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的樣板,落款處蓋著職業人才測評中心的印章,並聲稱:“發證單位是權威的政府機關,保證含金量。”

  然而,所謂的“由權威機構頒發”只是挂羊頭賣狗肉。記者向職業人才測評中心諮詢時了解到:“家庭教育指導師”只是一個培訓項目的結業證書,並非職業資格證、從業資格證,拿證後並不代表有資格參加任何工作。在人社部發佈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年版)》裏,我們查詢不到“家庭教育指導師”這一職業。也就是説,耗費金錢和精力考出來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是一張徹頭徹尾的“山寨證書”。

  還有培訓機構在輔導從業資格證考試之餘,頒發“結課證明”,聲稱和職業資格證有同等效力,以此混淆視聽。

  記者聯繫某培訓機構,詢問消防設施操作員證考試相關事宜。一名銷售人員在電話中稱:只需要在培訓機構上夠7天網課,培訓機構會出具結課證明,用結課證明便可應聘消防設施操作員這一需要從業資格證的職位。培訓機構還會幫忙聯繫相關職位和公司,一年僅挂靠就能獲得5萬-10萬元的收入。然而,經記者向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消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求證得知,所謂的“結課證明”不能替代從業資格證,求職者僅憑“結課證明”難以應聘相關職位。

  消防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消防設施操作員證考試難度大、通過率低,以河北省為例,每年的通過率僅在20%-30%。不難看出:“結課證明具有同等效力”只是培訓機構故意混淆概念的手段,目的是誤導消費者報名培訓,存在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的現象。

  整治亂象刻不容緩

  “山寨證書”只是薄薄的一張紙,對求職者的傷害遠不只耗費的時間和金錢。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近一年來北京法院審理的128件涉考證培訓糾紛案件中,原告為畢業不久大學生的案件比例高達72%,由於該部分人群本身經濟能力較弱,部分機構誘導學員與其關聯公司簽訂消費貸合同,從而牟取額外收益。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認為,使用“山寨證書”的從業人員,知識儲備達不到所處行業的這個基本要求,會對所服務的對象造成危害。如果放任“山寨證書”氾濫,還會衝擊相關行業的指導標準,對相關政策構成一定的衝擊,阻礙相關行業的發展。

  “深遠看,‘山寨證書’的存在會影響社會公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記者説,“一些人使用這些證書實現目的,會影響社會的良性秩序。”

  整治“山寨證書”亂象刻不容緩。人社部、中央網信辦先後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開展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中央網信辦秘書局 關於開展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網路治理工作的通知》,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進行治理。

  記者發現,不同“山寨證書”的培訓機構銷售人員話術大致相同:考一個證低付出、高回報。對此,《網路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針對使用“政府主推”“XXX部”“原XXX部”“代考”“包過”“不過包退”“速成”“上崗必須”“X天拿證”“零基礎包拿證”“挂靠”“挂證”“輕鬆月入過萬”“高薪入職”“畢業推薦高薪工作”“內部推薦”等字樣的,進行重點審核、監測和處置。

  部分培訓機構為獲取學員信任,聲稱證書由權威機構認證。對此,《網路治理工作的通知》將重點審核以下現象:違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華”“國家”“全國”等字樣的;違規使用“職業資格”“執業資格”“人員資格”“崗位合格(憑證)”“專業技術職務”“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等字樣的;違法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標識的。對其中不合法不合規的依法依規關停相關網站和新媒體賬號,清除關聯網頁。

  加強常態化管理

  為啥“山寨證書”屢禁不止?儲朝暉説,一些機構正是利用求職者的“考證焦慮”,才讓“山寨證書”氾濫有了空間。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認為,中國在新職業、新工種領域,相關的職業能力標準開發相對滯後,缺少官方認可的備案機構滿足勞動者“自我增值”需求,讓一些機構有了“可乘之機”。

  《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對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術技能類培訓評價發證活動進行全面核查。對違規使用有關字樣和標識,虛假或誇大宣傳,違規培訓收費,故意混淆概念誤導社會進行炒作,涉嫌欺騙欺詐等違規違法情況,進行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查處。人社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媒體報道和群眾投訴舉報集中的典型問題進行調查核實處理,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違紀違規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納入“黑名單”,對技術技能類培訓評價發證活動實行常態化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山寨證書”專項治理將有力打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還技術技能類培訓評價發證活動一片晴朗的天空。

  “除把住學歷證書等關鍵環節外,用人單位適當減少對證書的使用,也能部分解決‘山寨證書’的問題。”儲朝暉説。2013-2017年,國務院分7批審議通過取消的國務院部門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共434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154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280項。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年版)》中,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只有13項,其他水準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

  “企業應發揮行業作用。在政策、有關標準還沒跟上的情況之下,相關行業要堅守行業自律。”薛二勇説,“我們要及時對社會上的多元化需求作出回應,除基本指導外,還應提供精細指導。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政策制定、調整和優化的速度。”

  記者此前在搜索引擎中檢索“家庭教育指導師”“碳排放管理師”等關鍵詞時,第一個出現的是培訓機構網站,網站簡介含有“全國”“官方”等字眼,誤導性極大。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決關停一批違法違規賬號和平臺,清除一批違法違規網頁和資訊,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誠信、公正的培訓考證的社會輿論氛圍。”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