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00多名居村黨組織書記奮戰在抗疫一線:社區“頭雁”是這樣煉成的
連續奮鬥在社區防控一線,守護著居民們的共同家園。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時刻,上海6000多名居村黨組織書記帶領著社區工作者,同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物業服務人員以及社區志願者一起,連續奮鬥在社區防控一線,守護著居民們的共同家園。
這群“社區頭雁”,要組織落實封控措施,安排生活垃圾收運,要保障居民生活必需的快遞、外賣實現無接觸配送,要維護好核酸檢測採樣秩序。病人老人就醫配藥,要找他們;政府物資分發,要找他們;陽性感染者轉運,也要他們協助……“你們出不去的門,是他們回不了的家。”這句流傳的話,正是許多居村黨組織書記的真實寫照。
吃住在一處,工作連軸轉
疫情期間,為了保障社區運轉,很多社區幹部把家“搬”到了居委會辦公室,吃住在一處,工作連軸轉。
在先後支援“轉戰”了三個居民區後,徐匯區田林十三村黨總支書記蘇嶸累得聲音沙啞,但仍然挺直著腰板:“任何時候隊伍不能垮,人心不能散,就什麼都不怕。”
在最艱難的時候,蘇嶸是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們的“主心骨”。3月8日,田林三四村接到通知,小區需要進行封閉。年輕的居民區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從未經歷過如此陣仗,瞬間有點懵。接到街道電話,蘇嶸毫不猶豫答應去增援。幫助維持核酸檢測秩序,讓老人和孩子從隊伍中撤出來,單獨排成一隊,讓志願者的力量集中到有需要的地方。
田林十四村居民區書記因病住院,蘇嶸再次成了“救火隊長”,被任命為十四村疫情防控工作臨時黨支部書記。這一次,她在居委打地鋪,一連經歷了十幾天。蘇嶸的付出被居民們看在眼裏。從開始每天幾十通投訴的電話,到後來十余支志願者隊伍成立,居民的情緒慢慢平復。“我相信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我隨時準備著,哪需要我,我就去哪。”蘇嶸説。
普陀區宜川路街道趙家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杜佳敏也住在辦公室,手機24小時開機,“這對居民來説也是一顆定心丸”。
“小區封控,下午4點左右兩組醫護人員會到你們小區,晚上11點前要完成所有居民的核酸採樣任務。”杜佳敏接到上級來電。趙家花園居民區有900余戶2700余人,老年人佔了50%以上。她拿出小區地形圖,和大家一起設計方案,挂圖作戰,拿出居委會所有的臺子,放在每棟居民樓下面。這種“分塊包乾”方式的效率,在兩次核酸檢測中得到充分體現。
杜佳敏還將居委會的辦公手機由一部增加到四部,並向居民公佈號碼,提高居民諮詢電話的接通率,24小時專人接聽,解決居民吃飯、就醫、開證明等各種問題。這位“80後”女書記針對“家人們”的各種訴求,總是想盡辦法幫助解決。
凝聚一支甘於奉獻的隊伍
“70後”的蘇嶸説,她有信心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因為身邊有一批願意出力的志願者。“80後”的杜佳敏也説,一批年輕志願者跟她奮鬥在一起,聚起了“星星之火”。
善於組織發動社區的力量,這是社區幹部能成為“頭雁”的成功秘笈。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耀江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龍全對此深有體會。耀江花園小區接到封控通知後,林龍全連夜召集小區黨支部正副書記、業委會正副主任、志願者團隊負責人、物業經理以及社區工作者召開緊急會議,大家一起商討小區封閉期間的管理方案,並迅速集結成立起“耀江社區黨員先鋒隊”。
林龍全特別提到“協同作戰”。他説:“在街道、疾控部門、社區醫院、公安系統、城運系統、社區黨組織、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特保隊員等各部門協同作戰下,為業主築起了戰鬥堡壘和安全屏障,我們相信勝利就在前方。”
“隔離首日,我們第一時間從社區招募了200多名志願者,其中有警察、醫務工作者、通信工作者、銀行工作者、科技研發者。”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公租房黨支部書記石金櫻説,她工作的馨逸公寓是一處市籌大型公租房社區,有32棟樓、3065套房源、近4000住戶。得知社區要封閉管理,“90後”石金櫻選擇“逆行”住進了馨逸公寓。
在石金櫻看來,封閉管理等疫情防控的“非常舉措”,是對黨建基礎的一次集中“大考”,是對社區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一次“實戰檢驗”。以往日常工作中開展“公租房黨建”形成的堅強組織紐帶,讓為民服務真正深入“家門口”、把“齊心抗疫”的思想共識落到群眾心坎上,引導租戶從社區治理“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這也為疫情防控“大戰大考”中的“一呼百應”找到了答案。
“組織力量是無窮的,”青浦區夏陽街道青松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蔣雪華深切感受到,“支部能夠發揮這麼大作用,離不開全體黨員的努力。”在疫情防控中,社區充分用好“雙報到”在職黨員隊伍,針對性設置採樣點PDA掃碼員、資訊員、登記員、秩序員等崗位,明確人員分工和職責,做到“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切實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社區群眾紛紛向黨員看齊,構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安全防線。
用心用情解決居民急難愁
一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直管公房居民樓要封閉管理,而裏面平均2戶到3戶居民共用一個衛生間。黃浦區五里橋街道瞿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計玉芳得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不能把問題扔給老百姓處理”。
如何做到防疫、居民生活兩不誤,經過集思廣益,又請示街道防控指揮部後,居民區黨總支決定採購一批塑膠小馬桶,並將每戶人家使用廁所的時間進行規劃,精確到每時每分,確保居民在使用衛生間的過程中全程無接觸。
一個小小的塑膠馬桶,一張密密麻麻的時間表,雖然微不足道,卻是一線社區工作者們群策群力、度身定制的辦法,切實為大家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得到了居民的認同。
在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陶家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商琳與她的團隊奔波在防疫工作一線。一位被封控的居民在微信群裏表示,自己預約了21日上午7時的血透治療,但由於封控,做血透的計劃沒法成行。商琳看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映給了街道和社區醫院,一邊與家屬保持溝通,一邊爭分奪秒幫助居民解決問題。最終經過多方努力,這位居民通過閉環就醫通道,成功在解放軍455醫院腎內科完成血透治療。
楊浦區殷行街道工農新村居委所在樓宇因確診病例封控,“兩委”幹部被封其中。居委被封了,是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工農新村“兩委”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封控的是大門,封不住的是責任與牽掛。
工農新村黨總支書記朱明淩晨1點多站在辦公室前方,與“兩委”幹部逐一復盤確認清早全員核酸檢測的各項安排,生怕會有任何一處的遺漏或沒有安排清楚、溝通明白。面色疲憊的居委會主任周雪萍時常接到“午夜鈴聲”,解答被封控樓宇居民的各種問題,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黨總支第二支部書記徐娟蓮承擔了社區訂菜購菜任務,每天與街道菜品保障工作小組對接。她每天坐在電腦前一盯就是從清早到淩晨,電話不停,計算器不停。
青浦區徐涇鎮宅東居民區下轄2個小區,總戶數323戶,租賃人員多、流動頻率高、管理難度大。黨總支書記潘自敏廣泛動員居民區內各方力量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帶領百名志願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她每天早晚帶頭巡查小區各個角落,開展防疫宣傳和針對性勸導的同時,不忘溫情慰問、暖心服務。一位應屆畢業生租客通過房東向居民區黨組織求助,計劃封控時間與其入伍培訓、出兵安排相衝突。她第一時間聯繫上級部門溝通、跟進,同時多次到府做好安撫工作,最終該租客解封後順利返回學校併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