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條款、工期拖延、貨不對板……細數裝修市場亂象ABC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題:霸王條款、工期拖延、貨不對板……細數裝修市場亂象ABC
新華社記者 尹思源、馮松齡、郭方達
春暖花開,又是一年裝修季。記者梳理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和黑貓投訴平臺相關維權線索發現,裝修市場霸王條款、工期拖延、貨不對板、維權艱難問題依然頻出。
裝修過程都有哪些陷阱?
從選廠家到簽合同,從選材料到定方案,多個環節暗藏的陷阱,讓消費者感嘆“防不勝防”。
一位上海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在交完意向金後,上海滬佳裝飾才告知他部分材料費和人工費未包含在最初的報價之中,讓他覺得“被套路了”。當他表示不再和對方簽訂裝修合同後,對方拒絕退還意向金。“這種霸王條款讓人無法接受。”
工期拖延、貨不對板。天津的張先生在“全民拍”投訴説,2021年3月與一家名為梅帝奇的全屋定制廠家簽訂裝修合同,約定3個月內完成全部櫥櫃、浴室櫃等定制安裝工作,但直到9月底還未能全部完工,“商家多次推遲到府安裝時間,傢具與樣板傢具使用的材料相差甚遠,幾個月消耗下來心力交瘁。”他説。
售後維權舉步維艱。在黑貓平臺上,有消費者投訴,他與好萊客簽訂合同定制全屋傢具,驗收時發現有的板材開裂脫皮。“合同書上約定的品質保修期是5年,但商家卻拒絕質保服務。”
裝修維權咋這麼難?
裝修市場類型眾多、水準參差不齊、資訊極不對稱,消費者維權面臨多重困難。
——“辨坑”能力有限。河北省法學會法律專家部專家顧問趙哲鋒介紹,一些裝修企業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故意向消費者隱瞞或弱化在裝修過程中的風險,並在合同上動手腳,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往往因為合同條款不利和證據欠缺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趙哲鋒説。
——裝修層層轉包,消費者維權無門。許多消費者是和企業簽訂的合同,但實際裝修由企業下屬的經銷商完成。專家認為,這種層層轉包的方式,不但讓材料品質無法保證,也讓消費者在後期維權時找不到人。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與一家裝修公司簽訂合同,但遇到了經銷商跑路的問題,“想要維權都不知道該找誰”。
——維權成本高。許多消費者在與商家協商無果後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但由於涉及金額不高,審理週期較長,高額的維權成本足以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法律途徑反成商家“護身法寶”。
如何讓消費者不再提心吊膽?
加強裝修行業“全鏈條”監管。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羅勇建議,相關部門可探索制定裝修合同模板,從合同訂立階段就開始介入監管,同時對相關企業開展核查工作,並建立行業退出機制,嚴格把關裝修行業服務品質。趙哲鋒也建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行業協會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對惡意隱瞞裝修風險造成消費者損失的要堅決予以查處。
完善行業內部的監督規範。天津市社會學會會長張寶義認為,裝修亂象頻發,是由於部分商家運用各種手段欺騙消費者。“除了加強監管外,行業內部的自查自糾也非常重要。”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應措施推動裝修行業商會的成立,發動行業內部力量堅決杜絕行業亂象。“通過成立商會,來規範裝修行業,讓那些有信譽、質優價廉的企業有更多發展機會,讓欺騙客戶、以次充好的企業寸步難行。”張寶義説。
消費者要進一步加強合同意識和法律意識。專家提醒,在簽訂合同之前對合同中涉及的相關權利義務及違約條款進行準確理解,必要時候可以諮詢專業法律人士。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傑説:“工作人員的口頭承諾是難以發生法律效力的,消費者對此類口頭承諾應該保持警惕,要將商家的承諾在協議中進行明確。”
“消費者在挑選裝修廠家時,也要儘量選擇口碑好的大品牌,避免‘餡餅’變‘陷阱’、貪小便宜吃大虧。”張寶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