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山裏有了助學公交車

2021-11-23 09:10: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張家界11月23日消息(記者 唐麗麗 通訊員 王成均 向延勝)與以前翻山越嶺地折騰不同,現在每天一早,家住湖南張家界桑植縣走馬坪白族鄉滾水峪村的“陪讀婆婆”鄧雪雲,只要將孫女帶到村口的公路旁,看著她坐上公交車,就完成了送孩子上學的任務。從鬧心到舒心,一切得益於走馬坪小學開通的農村助學公交。

  9月8日之前的幾年,鄧雪雲天天為孫女上下學的事鬧心。由於離學校遠,孫女每天由鄧雪雲60多歲的丈夫開農村三輪摩托車接送。山裏路不好走,一趟來回就是十公里,上坡下嶺,彎彎拐拐。丈夫接送孫女的過程,也是鄧雪雲揪心的過程。好多次,鄧雪雲和在長沙務工的女兒都動了進城租房讓孩子讀書的心思,可考慮到家庭實際,又下不了決心。

  鄧雪雲的鬧心事,讓走馬坪小學新上任的校長鐘美玲解決了。

  今年2月底,鐘美玲調任走馬坪小學擔任校長。在對學校所轄6個村的孩子上學情況進行走訪時,她發現上學難是走馬坪小學在校學生逐年減少的根本原因之一。

  走馬坪小學所轄的6個村78個組1754戶8000多人,適齡學生有500多人,可在學校就讀的只有243人,本可就近讀書的258名學生都分散到了空殼樹、瑞塔鋪、汨湖、人潮溪等鄉鎮和縣城、市裏的學校,還有一部分隨父母到了打工所在地的學校讀書。這些學生家庭,要麼安排一名大人陪讀,要麼就讀私立學校,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加重了這些農村家庭的經濟壓力。

  鄉村振興,家庭是細胞,孩子是未來。鐘美玲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謀在行裏。她立即召開校委會徵求大家意見,集思廣益。在研究比較了多個方案後,大家最後一致認為開通農村助學公交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要開通農村助學公交,一個關鍵的現實問題擺在面前:孩子們的交通費誰來買單?

  鐘美玲與走馬坪農村客運班車車隊進行溝通,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123名學生是寄宿生,每週一早上接,週五下午送;幼兒班和一、二年級120名學生是走讀生,每天早上接下午送。客運班車車隊安排一輛車接送學生,學校根據學生家校距離的遠近,按3元/人次或2元/人次收費。學校平均每天只收到174元,而每天支付車隊的費用卻是450元,那麼一天就有266元的差額,一年9個月52668元的差額由學校填補。

  鐘美玲向桑植縣教育局和走馬坪白族鄉政府彙報了走馬坪小學孩子上學難的困境,提出開通農村助學公交的思路,得到了高度肯定。但問題是,開通農村助學公交沒有政策可循,尤其是學校牽頭開通農村助學公交,萬一齣了問題,壓力全在學校。

  是繼續把上學難的“包袱”丟給社會和家庭,還是主動作為,打通教育服務“最後一公里”?身為共産黨員的鐘美玲決定把壓力扛起來。她相信,只要把工作做到位,一定會把安全風險壓到最低。

  本著對鄉村教育的責任和鄉村振興的擔當,9月8日,桑植縣走馬坪小學“農村助學公交”正式開通了。每天早上,學校家長只要把孩子送到公路旁,6條線路的農村助學公交就會把各個村的學生接到學校,放學後又把學生送回各個村。考慮到山路路況複雜,學生年齡尚小,為確保每一名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每天派兩名老師跟車接送。

  就這樣,長期困擾走馬坪白族鄉8000多名農村群眾的孩子上學難問題得到了解決,上學難徹底變成了上學易。據不完全統計,自從“農村助學公交”開通後,有127名陪讀家長的勞動力得到解放,每人平均每月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也就是説,桑植縣走馬坪小學一年為農村助學公交支出52668元,為社會賺回了456萬元。鐘美玲算透了這筆賬,她覺得通過此舉,客觀上已經實現了多個共贏目標:農村客運資源盤活了,農村客運真正發揮了客運作用;鄉村勞動力資源盤活了,127名青壯勞力從陪讀中解脫出來,務工賺錢,搞活了經濟;學校服務社會,鄉村教育有了新方向,學校不再是一個游離于社會的主體,而是溝通社會、家庭、政府的親情橋梁。

  “最關鍵的是,因為有了助學公交車,大山裏的孩子上學不再困難。”鐘美玲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