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炒信”嚴重擾亂市場信號
【新聞隨筆】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禁止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公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對此,輿論普遍認為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將進入全面監管時期。依法依規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加強監管,將有利於更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維護良性市場競爭環境。
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是網際網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其惡劣影響早已外溢出本行業範圍。飽受詬病的“刷單炒信”,就是典型的市場環境惡化後形成的“共輸”局面。除産業鏈利益方外,凡有關聯者皆不勝其煩。作為消費者,在網路購物平臺瀏覽時,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稱,如何從眾多同質商品中選擇出質優價廉者,其他消費者對商品的評論以及商家的評價就成為重要參考因素。網店經營者所採取的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刷單炒信”,包括操縱評論、構造銷量等行為,都會嚴重扭曲市場信號,干擾了消費者對商品真實情況的正確認知,乃至遭受經濟上的損失。
這種行為,在賣方間也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正常評價代表的是“市場群體的選擇和反饋”,刷單毫無疑問阻礙了市場遴選出優秀的經營者。有些平臺上,一直流傳著“刷單找死,不刷單等死”的口號。這是因為,大部分網店經營者所處的是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平臺基於銷量、評論、信譽等內容設計的排名標準,對實際營業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靠前則能盡享“馬太效應”好處,不敢或不屑刷單的商家就會處於不利競爭地位,讓整個市場陷入劣幣驅除良幣的風險。若放任“刷單炒信”等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繼續生長,不僅增加了社會交易成本、導致社會福利損失,讓偷姦取巧者得利、誠信經營者吃虧,還會影響到商業倫理和市場文化的培育。如果經營者的心力都放在“刷單炒信”上了,産品和服務的創新自然要往後排一排。
如今,我國已多年位列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市場,打造良性市場秩序更顯重要。有數據指出,2020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億元,已經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佔網民整體的79.1%。與之伴隨而來的,網購從新興消費模式變成了主流消費模式,不正當競爭行為也愈演愈烈。截至2021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的“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而這應該也僅是冰山一角。
嚴厲打擊以“刷單炒信”為代表的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就是在維護社會主體之間的信任關係,利在當下又惠及長遠。不久前,亞馬遜嚴打刷單的封店行動,讓很多跨境電商損失慘重,其中不乏知名大賣家。雖然有部門和機構表示這是外貿新業態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水土不服”,需要在未來進一步做好企業合規工作。但是,作為平臺自救以及維持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的舉措,我們的從業者們的確需要嘗試一些正向的回應和改變。走向世界,意味著需要遵守相同的市場規則和商業價值觀,才能據此順暢交流、緊密協作。
我國從建立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伊始至今,一直在探索構建與之匹配的商業倫理和文化氛圍,其實踐方式之一,就是保護好誠信經營者、誠實勞動者,持續提供社會發展健康動力。當然,想要在制度和技術層面完全避免不正當競爭行為也許無法實現,但必須及時堅決地讓其得到懲處,以向社會傳達一種尊重契約的精神和誠實信用的價值觀,正向激勵良性市場競爭環境形成。
(作者:趙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