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戲會毀了孩子們嗎?專家:會玩的孩子更有未來
近來,在“雙減”新政的大背景下,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引發社會關注。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熱議形成了截然對立的局面:一方指責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危害極大,哀嘆長此以往會毀掉一代人;另一方則認為遊戲不但無罪,反而還應該大力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新興産業”。面對網路遊戲,孩子們怎樣才能做到“玩得起,放得下,不拒絕,不沉迷”呢?
正方
網路遊戲毀了我們這個家
初中家長 趙女士
我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特別好,可上了初中他開始沉迷網路遊戲,就像換了一個人。尤其是去年因疫情在家上網課那段時間,上課不聽,作業也不寫,我教訓他幾句,他就衝著我大喊大叫,甚至讓我“滾出去”。返校復課後,他的成績一落千丈,成了班裏的差生,連學也不想上了。我動員了所有的親朋好友齊上陣,才勉強説服他去上學。由於晚上經常通宵打遊戲,白天精神狀態很差,他即便去學校也是睡覺,而且脾氣暴躁,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同學起衝突,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9月開學,我兒子應該上初三了,可他的狀態實在太差,在心理專家的建議下我們為他辦理了休學。現在,他跟我們完全不交流,也不讓我和他爸爸進他的房間,吃飯的時候,我只能把飯放在他房間門口,讓他自己端進去吃。我覺得非常傷心,是網路遊戲毀了我們這個原本溫馨的家。
當初真不該讓孩子“入坑”
高三家長 劉女士
女兒從小學上到高三,我倆因為網路遊戲不知道發生過多少場“戰爭”。從最初的怒摔平板電腦,到後來的沒收手機,再到後來的簽訂手機使用協定,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一直硝煙瀰漫。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初真不該讓孩子“入坑”。
我覺得,家長最好早干預、早行動,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明確要求他們不碰網路遊戲。當然,這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我的一個朋友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一直讓孩子使用老年機,即使他的兒子已經上了高三;我還有一個同事因為五年級的兒子偷玩遊戲,而與孩子冷戰多日……這些方法也許不是最好的,也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採用,但必須要説,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玩遊戲有明確的態度,絕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因為擔心孩子的過激行為而妥協。
玩遊戲導致難融入集體
某小學班主任 王老師
作為老師,我堅決反對學生玩網路遊戲,因為沉迷其中對學生危害極大,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
從我自己管理的班級來看,近年來,常有學生因為玩遊戲上癮而耽誤學習的,包括品學兼優的孩子,老師管、家長管,有些孩子完全聽不進去,成績急劇下降。有個孩子為了買遊戲道具,從家長銀行卡裏偷刷了六七千元,搞得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不僅如此,這個孩子的視力也跟著下降。此外,因為特別關注遊戲的輸贏,一些玩遊戲的孩子過不了關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他們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裏,不願意與老師、同學溝通,越來越難融入集體生活。
希望慘痛教訓不再上演
人大附中翠微學校教師 曹立志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曾經並不認為網路遊戲是洪水猛獸,還覺得偶爾玩玩可以鍛鍊手腦協調性。但是,慘痛的教訓發生在我的班裏、我的學生身上,令我不得不對網路遊戲産生了厭惡之情。
我教過一個特別聰明的學生,他高一入學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但不知怎麼迷上了網路遊戲。高中三年,他學習成績每況愈下,玩遊戲的水準卻日益見長,無論什麼遊戲,他上手非常快,而且能夠觸類旁通,連遊戲公司都出資讓他去外地打比賽。可是,高考給了他當頭一棒,名落孫山。現在他每次回來看我,都會説一句話:“高中玩遊戲,走火入魔,害死人了!”這個孩子常常令我惋惜,後來,我再也不支援班裏的學生玩遊戲,而且我還要跟他們講清道理,讓他們遠離遊戲,回到現實中來。
青少年過度遊戲有諸多危害
海淀教科院 陳堯
網路遊戲給人們帶來娛樂享受的同時,在某些方面的負面影響和危害也日漸凸顯,尤其是對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過度遊戲可能導致孩子的一系列心理和行為異常反應,這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消極後果的同時,也很容易引發一些社會問題。
過度遊戲會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長時間近距離看螢幕,使眼球中睫狀肌失去彈性而導致晶狀體不能復原,會引發近視。青少年在遊戲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會導致其體育鍛鍊的時間不足,尤其是戶外鍛鍊的時間會被嚴重擠佔,這對於青少年的身體發育也會産生不利影響。過度遊戲的青少年經常會熬夜玩兒,這樣會導致身體無法産生足夠的褪黑素,沒有足夠的褪黑素就無法獲得高品質的睡眠,這對於青少年的日常精神狀態、身體的生長髮育、身體免疫力的形成都會産生消極的影響。此外,有研究表明,那些沉迷于遊戲的青少年左前腦的正常發育會受到抑制,尤其是正處於早期智力開發的兒童,這種影響更為明顯。
過度遊戲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成長。由於過度遊戲導致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路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在心理上則表現出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的特點。這些青少年雖然能通過虛擬世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他們無法從中提高自己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致他們在現實的困難面前總是選擇逃避。同時,由於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遊戲上,不可避免地會大幅減少學習時間,降低學習標準,以致學習成績也一再下滑。此外,對於心理髮展還不成熟、行為自控能力還較弱的青少年而言,遊戲中的暴力、色情情節極可能成為引發他們犯罪的誘因。
分析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固然有遊戲的巨大吸引力,但根本原因還在於青少年的現實生活出現了重大的問題。親子關係不良、家庭生活單調乏味、學業競爭壓力大、自我價值感不足、個人興趣愛好發展受阻、個人社會交往與情緒調節能力不夠等,這些遊戲背後的心理需求也值得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深思。
反方
孩子變壞並非遊戲的原罪
初中家長 程先生
時至今日,網路遊戲已經與小説、戲劇、電影、電視劇等文化娛樂要素一樣,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且對人類社會交往産生著重大影響。無論在電腦裏,還是手機裏,各種各樣的遊戲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遊戲自從誕生以來被批判之聲不斷。有人認為玩遊戲毀眼睛、會讓人沉迷其中而耽誤學業,總之,孩子玩遊戲就會變壞。可是,這些問題真的是遊戲的原罪嗎?看電影會不會毀眼睛?密閉昏暗的放映廳,強光,大屏,動輒兩個小時的時長,這比起玩遊戲來對眼睛的刺激要大得多,為什麼沒人提議禁止青少年觀影呢?線上授課會不會毀眼睛?上網課要盯著熒屏,也沒聽説社會呼籲取消網路課程。説玩遊戲會上癮、會沉迷,可是看小説一樣會上癮,看漫畫也會上癮,看偶像劇也會上癮,刷視頻也會上癮,還有釣魚、養花、養鳥……實際上,做任何事情都有成癮的可能,都需要適量,都需要控制,板子不能只打在遊戲上。至於説遊戲使青少年産生暴力傾向,變成壞孩子,我們必須承認,部分遊戲是有暴力內容的,它們面對的用戶是成年人,就像一些影視劇存在打打殺殺的內容不適合孩子看一樣,遊戲也是如此,遊戲行業應該設立分級制度,青少年不應該接觸到這類遊戲,但這不是遊戲本身的問題,而是相關部門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對青少年玩遊戲進行規範化管理的問題。
適當玩遊戲能令心情愉悅
中學生 小張
在日常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我偶爾會玩一玩網路遊戲,因為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發泄作用,讓心情變得愉悅。遊戲具有現實生活中無法塑造出的情景,玩遊戲時,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打怪”或者“交友”。我想,大部分和我一樣大的學生不會因為沉迷遊戲而不能自拔,把網路遊戲與現實生活混淆的只是極個別案例,只要適可而止,玩遊戲能很好地詮釋“勞逸結合”,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了解遊戲就是在了解自己
中國傳媒大學2021屆遊戲設計係畢業生 小杜
我的成長過程始終有遊戲相伴。從小時候玩各種有趣的玩具,到學生時代拿著掌機與夥伴交換寶可夢,到在電腦前與朋友們聊天,抑或是找一家桌遊吧打上一下午牌。正是因為始終體會著遊戲帶來的樂趣,我的中學時代是多元且積極向上的。因為喜歡遊戲的樂趣,日常愛玩愛思考,偶爾還會DIY一些遊戲,所以當年高考時自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遊戲專業。結合自己的遊戲經歷與校園中的學習實踐,我對遊戲設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好的遊戲能夠讓人持續得到有意義的快樂,不斷從遊戲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這是一門綜合了電腦、美術、心理學、經濟學等各種知識的複雜學科,且仍在不斷蓬勃生長。人為什麼會感到快樂?如何控制好人的心理預期?這些都是遊戲製作過程中,乃至生活中值得我們不斷反思總結的問題。了解遊戲就是在了解我們自己。所以,我鼓勵青少年去嘗試、體驗遊戲,當然,玩遊戲的前提是完成日常的學習,在課餘時間體驗。
粗暴制止孩子玩遊戲會影響社交
資深遊戲玩家 詹叢叢
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遊戲齡的資深玩家,我認為,青少年玩網路遊戲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簡單粗暴地制止他們玩網路遊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正常社交和對世界的認知。
在數字時代,網路遊戲已經成為新時代青少年認知世界、獲取知識、了解社會、融入群體、獲得成就感的重要窗口。許多青少年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最初認知是從遊戲中得來的,許多青少年的朋友圈也是基於遊戲圈建立起來的。網路遊戲已經在催化著數字時代青少年的認知迭代,部分青少年選擇玩網路遊戲幾乎是一個自然演變的過程,因為青少年本就需要在玩樂中建立一部分認知,而讓這些愛玩遊戲的青少年建立這種認知的工作交給了網路遊戲。
當下社會對網路遊戲的爭論,主要集中在認為孩子玩網路遊戲容易沉迷,會耽誤學習、影響身體健康上。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因為在高度資本化的中國網路遊戲市場,大部分商業遊戲的機制設計都是以用戶留存為出發點,儘量讓玩家在遊戲裏耗費足夠多的時間,來達成運營目標。環環相扣的遊戲任務激勵,很容易讓成年玩家都玩得停不下來,更何況是青少年。但如果遊戲廠商能在遊戲設計環節加入一個一天玩超過多長時間獲得獎勵就倍減的機制,或許結局會有所不同。再比如除了未成年人保護系統,市場監管部門若能聯合遊戲廠商、智慧手機廠商,研究出用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引導青少年管控遊戲時間,或許也能減少一些負面效應吧!
實際上,網路遊戲只是這個時代無數種數字娛樂方式中的一種,強行讓一個喜歡玩遊戲的孩子不玩遊戲,未必能讓他突然愛上學習。在這裡,我也想對那些因為孩子愛玩遊戲而苦惱的家長們説:去通過遊戲認識自己的孩子、去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愛玩遊戲不愛學習、去了解遊戲帶給了孩子哪些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可能比單純制止孩子玩遊戲更有意義。
讓外國人通過遊戲了解中國文化
某遊戲公司職員 花茵
近年來,網際網路産業高速發展,遊戲因其低門檻、低成本的特性,已成為網民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
早些年,國産單機遊戲就有過輝煌時期,無論是劇情品質、還是思想內核的深度,都不遜於國外大作,甚至屢屢斬獲各類獎項。如今,隨著遊戲産品品質的不斷提升,國産遊戲逐漸在國內市場站住了腳,同時將目光聚焦在“海外”這一新戰場上。來自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産業大會上的消息顯示:上半年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84.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8%。
海外開發商以《三國演義》等名著為藍本,研發了一系列三國題材背景的遊戲風靡全球。此前,海外遊戲用戶對中國的了解往往來自於我們的鄰國的作品,而對現在的中國、真正的中國人精神文化內核知之甚少,甚至有大量誤解。如今,隨著一代又一代遊戲人對品質、對文化的探索與研習,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出現在海外市場,更多的外國人通過中國遊戲了解到了中國文化。
專家觀點
遊戲是孩子們的朋友
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 李啟生
遊戲是生活的影子,有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孩子們就有什麼樣的遊戲選擇。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在資訊時代的大都市,孩子們的遊戲陣地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電腦、手機和網路。
遊戲是從眾的選擇。孩子小時候,同齡人之間交流,自然就會聊到遊戲,完全不接觸遊戲的孩子,很容易感覺孤立。所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接觸一些同齡人常玩的電子遊戲,有助於孩子跟同伴找到共同話題,有助於同理共鳴,有助於融入群體。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朋友是有好壞之分的,遊戲也是如此。傳遞不健康資訊,引導不健康行為的遊戲是“壞朋友”;啟迪思維創新,傳遞團結協作,促進積極進取的遊戲就是孩子的“好朋友”。
不可否認,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一些不健康的電子遊戲容易玷污孩子純真的心靈,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我們對孩子接觸電腦遊戲、手機遊戲,需要坦然面對和欣然接受,因為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們的朋友。
然而,遊戲不是生活的全部。朋友是朋友,生活是生活。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拒絕孩子接觸遊戲,也不能放任孩子沉迷遊戲。最初接觸遊戲時,我們需要跟孩子建立規則,什麼時間可以玩遊戲,哪些遊戲可以玩,什麼時候必須停止遊戲。同時,父母可以主動蒐集遊戲,挑選好的遊戲,自己嘗試去玩,跟孩子一起去玩,親子互動,快樂成長。
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對遊戲的興趣也會轉移,就像不同年齡段,會交到不同志趣的朋友。因此,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興趣轉移,需要及時跟進把關。我們在倡導積極參與戶外遊戲、親子遊戲的同時,眾多編程遊戲、數獨遊戲、繪畫遊戲、詞語遊戲、策略遊戲等電子類遊戲,也是我們可以持續關注的。
當然,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遊戲與學習的關係,遊戲在教育中的應用,如何讓孩子像愛遊戲一樣愛上學習,也是很多專家和中小學教師關注的話題。應用遊戲化學習理念,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遊戲與教育的結合,極可能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愉悅的學習方式的變革。
會玩的孩子更有未來。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在中小學階段的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作業評測等環節,逐步滲透遊戲化學習理念,在學習中滲透遊戲,在遊戲中快樂學習。這樣,孩子們面對遊戲時更能做到“玩得起,放得下,不拒絕,不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