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線上“活地圖”姚忠晉:探訪23年 密林深處尋得抗聯七軍軍長墓
中新網雙鴨山5月8日電 題:邊境線上“活地圖”姚忠晉:探訪23年 密林深處尋得抗聯七軍軍長墓
中新網記者 姜輝
“饒河縣是東北抗聯第七軍的誕生地和主要根據地,抗聯七軍軍長陳榮久曾帶領戰士在這裡斃傷日軍數百人,戰功卓著。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陳榮久烈士的犧牲地……”7日,雙鴨山邊境管理支隊饒河邊境管理大隊西林子邊境派出所老民警正在為新民警講述陳榮久和抗聯烈士的事跡。通過民警的講述,記者得知了黑龍江省地方誌專家、邊境線上“活歷史”姚忠晉苦尋23年、三踏青山尋忠骨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我長期生活在祖國東北邊疆烏蘇裏江畔,打小就聽人講抗聯七軍的故事。數十年來,我走訪數十位抗聯親歷者和在日本侵略者手下死裏逃生的農民,積累了很多抗聯史料,整理出來交付於世人,對革命先烈是一種紀念,對後代是一種教育”。見到姚忠晉時,91周歲的老先生精神矍鑠,每天仍然堅持看書、整理資料。
“這本《烽燧烏蘇裏——東北抗日時期人物訪談實錄》是我編著的,2015年出版,裏面記載了尋探陳榮久軍長墓葬的紀實”。1959年8月,時任八五九農場東安分場副場長的姚忠晉利用撰寫場史出差之機,走訪了前抗聯七軍軍需處長、當時寧安農場場長楊洪義和前七軍副官邴升臣,了解了抗聯七軍在饒河縣境內與日偽軍浴血奮戰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臨走時,楊洪義囑託姚忠晉轉告饒河縣領導,抗戰時期,抗聯七軍軍長陳榮久在饒河縣境內犧牲,望能找到墓地,豎一碑石,以為紀念,並昭示後人。
“陳榮久將軍原籍為寧安市東京城鎮三家子村,1904年生,自幼家境貧寒,10歲喪父。‘九一八事變’時,陳榮久將軍于東北第二十一混成旅騎兵二營七連當班長,1934年被送到蘇聯東方大學深造,1936年秋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陳榮久將軍率150余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余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姚忠晉告訴記者,陳榮久將軍犧牲後,遺體來不及正式舉葬,臨時委託抗日救國會民眾刻楊柞木為棺,葬于屏嶺山密林中。
“楊洪義雖然記得大概位置,但是事過20餘年,知情人漸次問古,陳軍長墓葬之所在一直是個謎”。姚忠晉回到饒河後,當即將尋墓立碑一事轉告當時的有關領導,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我自幼生活在東北邊疆,聞聽抗聯鬥爭事跡較多,特別是親身查訪抗日鬥爭史料,使我對抗聯産生了深厚感情,尋找陳軍長墓葬的事情一直記在心裏”。1980年8月和1981年9月,姚忠晉協同饒河縣民政、科協等部門兩次上山尋找,均沒有結果。1982年春,饒河縣組成陳榮久軍長墓葬尋查委員會,姚忠晉為考察隊長。同年5月13日,考察隊在屏嶺山二峰頂偏陰處找到陳榮久墓葬。1983年,饒河縣政協及該縣民政局將陳榮久遺骨移至饒河縣烈士陵園重新安葬。2014年9月1日,陳榮久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我們每年都定期到陳榮久烈士犧牲地祭拜,讓民警可以更好地將抗聯的歷史,紅色的精神傳承下去”。雙鴨山邊境管理支隊饒河邊境管理大隊西林子邊境派出所教導員葛春雨告訴記者,姚忠晉老先生退休前曾為饒河縣縣誌辦主任,編撰了饒河縣誌,數十年來奔赴佳木斯、哈爾濱、北京、上海等地探訪抗聯事跡,是活躍在饒河縣抗聯七軍的“活歷史”。受到抗聯精神感染,姚忠晉還將孫子姚有毅送到武警黑龍江邊防總隊雙鴨山支隊饒河大隊戍邊(改制後,姚有毅在饒河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