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楊毅回答了記者提問。
楊毅:各位上午好。我今天沒有要發佈的內容,下面歡迎各位提問。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是MOU簽署之後,臺灣輿論表示,由於大陸銀行規模很多都超過臺灣銀行,大陸銀行進入臺灣之後,可能會對臺灣的金融業者造成一定的擠壓。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另外,前一階段召開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上,有學者表示,兩岸如果要實現終極統一,大陸應該善待臺灣,不能抱著高高在上,你要我才給的看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剛剛簽署不久,我們希望兩岸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金融業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總的原則應該是平等互利、相互開放。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充分考慮臺灣方面的合理訴求和關切,考慮臺灣經濟的特點和市場承受能力,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我不知道你説的是哪位學者的觀點。目前兩岸關係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希望兩岸繼續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臺灣TVBS記者:請問發言人,下個月中下旬,第四次“陳江會”會不會在臺灣的臺中舉行?根據媒體報道,臺灣的反對黨已經揚言,到時候一定會有一些衝突性的表達或者是抗議,甚至有一些人提議,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第四次“陳江會”是不是可以延期?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或者這邊對可能發生的衝突會有什麼應對措施?
楊毅:我們希望也相信,臺灣方面會採取切實措施,保證海協會訪問團一行的人身安全,保證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順利舉行。上次發佈會我已經講過,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所談的四項議題,都是有利於兩岸同胞經濟民生的,我們相信會得到臺灣同胞的支援和歡迎。
廈門衛視記者:現在臺灣方面正在規劃承認部分大陸高校學歷,以及開放大陸學生赴臺求學。您對此有何評價?
楊毅:多年來,我們一直主張並積極推動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大陸教育主管部門早在2006年,已單方面正式認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的學歷,又于2007年宣佈歡迎臺灣的高校來大陸招生,並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提供必要的協助。前幾天,臺灣教育部門表示,爭取明年6月底之前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並部分承認大陸高校學歷。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舉措,希望能早日實現。我們也希望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步伐能邁得更大一些。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臺灣媒體的報道説,日前有兩艘臺灣屏東縣籍的漁船在緬甸海域疑似遭到了緬甸軍艦的扣押,不知道發言人對這方面情況了解多少?另外,如果消息屬實,不知道大陸方面會不會提供協助?
楊毅:我們非常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關心被扣押臺灣船員的近況,體會船員親屬的急迫心情。我們正在通過有關方面加緊了解情況,盡力提供協助,爭取儘快使這一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根據臺灣“陸委會”的最新形勢報告,在陳菊邀請達賴訪台,播放熱比婭的紀錄片之後,大陸方面有強烈的反應,同時也取消了部分交流活動,採取所謂的“軟抵制”,或者報復性的行為,這是臺灣當局第一次有這樣的説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這個問題,我們在前幾次新聞發佈會上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有臺灣媒體認為,兩岸簽署金融MOU未經兩會渠道,而由兩岸官方主管部門直接簽署,這是兩岸卸下白手套接觸的一大進步。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這種説法是不準確的。今年4月26日,海協會和海基會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確立了兩岸金融合作框架。其中第一條第一款明確規定:“雙方同意由兩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就兩岸銀行業、證券及期貨業、保險業分別建立監督管理合作機制,確保對互設機構實施有效監管。”兩岸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就是落實該協議的具體舉措,是在兩會框架下簽署的。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最近,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李成玉主任率經貿團完成了對臺的訪問和考察。有臺灣媒體説,這次考察簽署的一系列協議是兩岸農産品貿易上的重大突破,最近供銷總社緊急採購的1870噸的臺灣豐産滯銷的柳丁在週五也開始啟運北京、上海、廈門等地。請介紹一下李成玉主任率團訪台的成果。
楊毅:關於李成玉率團赴臺訪問的情況,11月15日至22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李成玉率團赴臺考察並洽商採購臺灣農産品事宜。在臺期間,訪問團與臺灣農業界進行了廣泛交流,與臺灣有關行業協會、企業分別簽署了兩岸農産品貿易、兩岸果品行業、兩岸茶葉産業、兩岸農産品流通經紀人協會交流與合作備忘錄,以及關於建立農産品銷售和供應應急預警機制的合作備忘錄。訪問團與多家臺灣企業簽訂了約5000噸臺灣水果和總值約3.2億元人民幣的茶葉、金針菇、咖啡豆等農産品及其加工品、食品採購協議。大陸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與臺灣綠電再生股份有限公司還簽署了總投資額2.5億元人民幣的“廢舊家電電子産品回收處理合作框架協議”。 訪問團此次訪台受到了臺灣各界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擴大有利於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加強兩岸農業合作組織、兩岸農産品貿易的交流與合作,可謂成果豐碩。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兩岸目前的經貿合作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是否將會進入政治對話的層面?
楊毅:我們主張全面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持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同時,積極面向未來,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軍事安全等問題。當前,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進兩岸協商,加強和深化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為兩岸同胞謀取更多的福祉和利益。我們還希望年內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協商進程。同時,我們也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預做準備。
你好臺灣網記者:兩岸經濟框架協議的研究結果請問大概在什麼時間公佈?是在年底的“陳江會”上還是在此之前?
楊毅:適時公佈。
新華社記者:有報道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可能會在明年第五次兩會領導人會談上簽署,請發言人對此消息予以證實。也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協商進展與日程安排。
楊毅:我們對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態度一直是積極的。12月中下旬將在臺灣舉行的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有望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問題交換意見,這將成為啟動在兩會框架下正式協商的重要契機。至於何時能夠簽署協議,這要視兩岸協商的進展情況而定。
深圳報業記者:延續剛才大陸學生赴臺的問題,有島內媒體認為,開放陸生赴臺,以及承認部分大陸高校學歷之後,會對臺灣本地人的就業造成一定壓力。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我想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加強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對增進兩岸青少年的了解、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都具有正面的意義。至於説臺灣的高校招生多少,怎麼招,我想臺灣方面會有他們的一套規劃。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第一個問題,臺灣民進黨內部曾説,在第四次“陳江會”的時候,會在臺中舉辦一個所謂“人民論壇”,希望陳雲林會長能夠到現場傾聽臺灣民眾的聲音,請問陳會長會參加嗎?第二個問題,有美國學者和部分學者研究説,在2012年兩岸可能會正式展開政治對話,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
楊毅:這兩個問題,剛才我都已經答覆過了。我們相信,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會得到臺灣同胞的歡迎和支援,因為這些議題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都是有利的。第二個問題,關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主張是全面推動。在繼續進行兩岸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的同時,雙方積極面向未來,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存在的政治、軍事安全等問題。就當前而言,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進兩岸協商,加強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為兩岸同胞謀取更多的福祉和利益,我們希望,年內能夠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協商進程。同時,我們也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預做準備。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今天臺灣《中國時報》以頭版報道,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薄瑞光在訪台的時候表示,奧巴馬政府允諾對臺軍售66架F-16C/D型先進的戰機,並且指美國實施《與臺灣關係法》的立場沒有改變,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外交部已經多次表明瞭我們的態度。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對臺軍售,我們的這一立場是堅定的、明確的、一貫的。
臺灣中央社記者:第一個問題,馬英九日前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未來不排除與胡錦濤先生會面,請問大陸方面的意見怎麼樣?第二個問題,關於臺灣經濟罪犯在大陸置産,大陸方面是不是會根據兩岸既有的協議將他們遣返?目前的進度是不是可以介紹一下?
楊毅:第一個問題,王毅主任在澳門已經講了,水到渠成,順其自然。
第二個問題,我們非常重視對於《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協議》的執行。應該説到目前為止,正如上次新聞發佈會我所介紹的情況,總的進展是不錯的。我們還會繼續和臺灣方面合作,把這個協議執行得更好。
《中國日報》記者:第一個問題還是延續政治對話的內容,23號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會見美國代表的時候説,兩岸目前政治對話的時機不成熟。我們注意到,這已經不是臺灣官方人士第一次表示説“政治對話時機不成熟”,大陸方面認為目前成熟嗎?是不是説兩岸對話由經濟轉入政治的過程中存在步調不一致的情況?第二個問題,解放軍的羅援少將在北大演講的時候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就是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是和平分裂,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第一問題,我今天已經回答兩次了,我不再重復。第二個問題,我們一般不對學者的個人觀點發表評論。去年5月份以來,在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邁入和平發展的軌道。當前,兩岸關係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希望兩岸雙方繼續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共同努力,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勢頭,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中新社記者:最近臺灣出了一本書,叫做《臺灣大劫難》,這本書裏有一些説法,例如大陸準備在臺灣籌建政黨,或者計劃在“2012年實現政治統一”等。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無稽之談,憑空捏造,匪夷所思。
深圳報業記者:有報道稱,12月份左右,或者明年年初,大陸官員將有集中訪台的計劃,請發言人予以證實?
楊毅:有關的安排一旦確定,我們會儘快地告訴各位。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您剛才也提到,兩岸將會在今年年底就ECFA問題進行協商,而臺灣出版業者日前也建議,是不是要限制大陸出版業者介入正體中文的翻譯市場?因為臺灣的出版業者擔心,如果大陸出版業者介入正體中文的翻譯市場,可能一些不受大陸所歡迎的西方著作會消失在市場上。國臺辦態度如何?
楊毅:我前面已經講過,在兩岸推動協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過程中,總的精神是平等互利、相互開放。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充分考慮臺灣方面的合理訴求。實際上這幾年兩岸在出版業方面的交流、合作,應該説進行的很不錯。我覺得有些擔心可能是多餘的。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關於工信部的領導這幾天在臺北參加會談的時候提到,繼“家電下鄉”之後,接下來在大陸要推行新一撥“寬頻下鄉”,這部分也希望臺灣的廠商一起加入,這部分可不可以請發言人稍微介紹一下,大概會有多少臺灣廠商參與,到目前有什麼具體的計劃嗎?
楊毅:婁理事長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們歡迎臺灣的廠商能夠加入到大陸擴大內需的過程中來,我們會積極提供協助。至於説具體的安排,我不了解,可以向主管部門詢問。
臺灣TVBS記者:我想問一下,臺灣開放大陸資金到臺灣來投資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根據臺灣媒體的評論和報道,投資的項目或者數量其實比預期中少很多,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去年12月和今年5月,大陸方面先後兩次發出通知,明確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辦理辦法。我們積極組織大陸企業赴臺考察,鼓勵有實力的大陸企業加強和臺灣廠商的合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十幾家大陸企業在臺灣設立了公司,應該説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當然,臺灣方面是在今年6月份才公佈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管理辦法,現在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我想今後我們會繼續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也願意和臺灣方面協商解決陸資赴臺投資過程中衍生的一些問題。我們也希望臺灣方面逐步放寬投資限制,為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經營創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環境,為企業管理幹部常駐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我相信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一定會健康有序地發展,為臺灣經濟和民生做出貢獻。
謝謝各位出席本次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