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夕,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這裡舉行“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理論和實踐座談會”,回顧、討論、研究和學習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思想,這對做好當前香港回歸的工作,特別是對香港回歸後,維護長期繁榮穩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通過中英談判,圓滿地解決了香港問題。在長達13年的香港過渡期內,我們高舉“一國兩制”的旗幟,逐步開展了籌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工作。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小平同志“一國兩制”這個獨創性的理論,經過實踐的檢驗,充分顯示了它的科學性和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
香港回歸後,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堅定不移地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這是我們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我想,關鍵的一點就是堅持“一國兩制”方針長期不變。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中已明確規定我們對香港的方針政策“50年不變”,這裡所説的“50年不變”,它的含義是長期不變。
為什麼“一國兩制”長期不變,有什麼根據呢?
首先,堅持“一國兩制”長期不變,是從中國長期發展戰略抉擇出發作出的判斷。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堅持“一國兩制”方針“50年不變”的根據和理由,他説:“這也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的。中國現在制定了一個宏偉的目標,就是國民生産總值在兩個10年內,即在本世紀末翻兩番。”這就是説,中國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將達到800至1000美元,那時人口是12億至12.5億,國民生産總值就是1萬億至1.2萬億美元。1996年3月全國人大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到2000年,按1995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産總值從5.7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8.5萬億元人民幣。這就是説國民生産總值將超過1萬億美元,那時候鄧小平同志的預計目標將基本上實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繁榮經濟、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香港作為通向國際市場的橋梁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符合中國的切身利益的。鄧小平同志説過“‘50年’不是隨隨便便、感情衝動而講的,是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道理,就是從我國的長遠發展和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上的。
其次,我國政府提出“一國兩制”的方針的根本目的是為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香港問題的解決,使祖國統一大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香港回歸後,還要解決澳門問題,最後還要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因此,我們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也是著眼于國家統一的長遠考慮。鄧小平同志在談到“一國兩制”的構想時説過,實現國家的統一,“是社會主義吞掉臺灣,還是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誰也不好吞掉誰。”“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又説:“我們採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
江澤民主席不久前曾講過,香港回歸後要納入法制化的管理,成為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説,在香港問題上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根本的一點是要依法辦事。現在我們已有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來保證“一國兩制”政策的實施,也為“一國兩制”方針政策長期不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第三,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不變,不是一個方面不變,而是兩個方面不變,即不改變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不改變香港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保留原來的兩種制度在一國之內的並存。實際上我們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個中國特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一國兩制”。鄧小平同志説過,“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不是美國提出來的,不是日本提出來的,不是歐洲提出來的,也不是蘇聯提出來的,而是中國提出來的,這就叫做中國特色”他又説:“講不變,應該考慮整個政策的總體、各個方面都不變,其中一個方面變了,都要影響其他方面”。“試想,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50年以後也不變,就要大陸這個社會主義制度不變。”
第四,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長期不變,必須實行“港人治港”。在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下,港人並沒有當家作主的權利。香港回歸後,實行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原有生活方式不變,原有法律基本不變,港人是完全能夠治理好香港的。鴉片戰爭以來一個多世紀裏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好香港,這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心態。香港過去繁榮主要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的香港人幹出來的。當然,“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既然是主體,還會容納別的人,還可以聘請外國人當顧問。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愛國者的標準時,提出要“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又説“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第五,“一國兩制”長期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需要實行高度自治。國家主權的統一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的前提和基礎。鄧小平同志説過,中國的主體、10億人口的地區堅定不移地實行社會主義,這是個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在小地區和小範圍內實行資本主義,更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一國兩制”概念中的“一國”體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國家主權的不可分割,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兩制”體現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央政府直轄的地方行政區域享有高度自治權,包括行政管理權、司法權、終審權。中央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區自行管理的事務。用形象的話來説,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香港實行資本主義,是“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中央的政策是不損害香港利益的;我們也希望香港不會出現損害香港利益、國家利益的事。鄧小平同志説過,中央確實是不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也不需要干預。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干擾,沒有破壞力量嗎?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
最後,“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如果提高到理論高度來分析,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一國兩制”的構想來源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在1984年曾經説過,近幾年來,中國一直在克服“左”的錯誤,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來制訂各方面的工作政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這就是説,“一國兩制”的提出是考慮到歷史和現狀,要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面都能夠接受。我們説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中國特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一國兩制’”。由此可見“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個新思想,是前人未曾説過的,它是來源於中國的革命實踐,來源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社會主義學説和理論的新發展。二是用“一國兩制”解決國家統一問題,是用和平的方法解決矛盾的新方法。鄧小平同志説,我們用“一國兩制”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列寧最早提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論點,毛澤東同志把這個原則擴展到處理同一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的關係。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僅可以用在國際上,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之內。鄧小平同志在提到國家和平統一時説,並不是我吞掉你,你吞掉我。誰也不好吞掉誰。這是用和平共處的方法化解矛盾的新方法、新觀點。
“一國兩制”是從中國的實踐提出來的,但是這個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國際問題的處理上。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可為國際上許多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有益的線索。
香港回歸,“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將成為現實。香港歷經百年滄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為之歡欣鼓舞的大事。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能否成功,國際上也非常關注。我們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一切一的方針長期不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也是一場新的挑戰。讓我們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工作,來迎接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的到來。(本文為錢其琛同志在“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座談會”上的講話)
(來源:人民網)
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