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舞蹈〕高山族的舞蹈

時間:2005-12-02 17:49   來源: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和音樂,這種源於生産和生活的表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是樸實而奔放的。高山族同樣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為了表達他們對豐收、對神靈的感情,他們通過肢體的語言來傳達他們的感受,每當舉行祭祀儀式,他們都要用歌舞來“娛神”,把良好的祝願傳達給神,祈求神靈的保祐。

  高山族能歌善舞,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音樂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

  民間傳統歌曲,多為觸景生情,即興演唱。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揚,有的如擊竹鳴玉,清麗動人;有的如排浪鼓石,節奏明快,顯得粗獷、淳樸、細膩。

  常見的樂器有口弦琴、弓琴(方琴)、笛子、葉琴(樹葉)、杵樂、臀板、竹鼓(鼓砍)、腰鈴、腳鈴、口弦琴和鼻簫,常用於青年男女戀愛中呼喚情人和傳達愛情。葉琴實際上是一片隨手摘取的闊葉樹葉片,銜于唇間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調。杵樂是從舂米的木杵演變而成。高山族人舂搗稻穀時,常在屋內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塊石板,幾名婦女環立四週,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擊石板,發出如鐘似磬的音響,傳播甚遠。後來人們用長短粗細有別,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節奏不同的樂聲,用它伴奏的歌曲稱“杵歌”。用它演奏的樂曲為“杵樂”。杵樂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還成為青年男女戀愛的紐帶,許多美滿姻緣就是在杵樂聲中結下的。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銅殼垂于臀部,與腰鈴、腳鈴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樂器。

  高山族的舞蹈大多為集體舞,這是與他們勞動生産的集體性分不開的。凡重大活動,都有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歌舞聚會時,人們堆柴點火,圍火高歌豪飲。先是十來個青年人款款起舞,並唱序歌,漸入高亢激越,間有齊聲歡呼,場面非常熱烈。通常為拉手舞,跳舞時腿部動作多,手的動作少。有上步、退步、招腿以及不同節奏的腳踏動作。隊形有圓形向左、右環繞,或向圓心進退,也有單排、雙排及螺旋形、龍擺尾等便於集體環繞的隊形。

  有些舞蹈完全源於勞動場面,如杵舞、狩獵舞等。高山族舞蹈大多不用器樂伴奏,而是邊歌邊舞。惟獨泰雅人有口弦舞,這更增加了舞蹈的熱烈場面。舞蹈者完全投入到舞蹈的節奏中,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內心的喜悅完全表現出來。內在節奏體現于外部形體動作上。形成一種顫動的舞蹈動律特徵,隨著音樂節奏和舞步的移動,膝部自然有規律的曲伸,而舞蹈顫動的特點是強調曲膝時向下的動作,這種動作顯得結實有力,這也是他們舞蹈風格的基本特點之一。

  高山族有很多跳舞的機會,除了節日、祭祀儀禮,還有婚禮、建屋、豐收,甚至葬禮。在高山族各族群中有許多種舞蹈,他們各具特色。大體可以分為祭舞、酒舞和模擬舞。祭舞一般以部落或祭團為單位,參加人數從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男女都可以參加。男女交插手拉手列成一字陣或圓環陣,自右向左移動跳舞。舞蹈時以少數善歌者列于前端,或由一個人立於中心以為音頭,大家隨聲歌舞。舞步都很簡單,最普遍的有兩種:一種是將右足先向右方跨開一步,左足向右足後方跟上一步,上身前後搖擺。

  酒舞是在室內或庭院內飲酒時的舞蹈,一般由兩三人並肩而舞或四人對舞。酒舞的方式比一般的祭舞要複雜,且有表演意味。高山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會跳舞,舞蹈是高山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由於旅遊事業的高度發展,許多到臺灣觀光的遊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遊景點觀看山胞們的民俗與歌舞表演。

(來源:中國文化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