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
3月22日臺灣巡撫劉銘傳改革臺灣省郵驛制度,改驛為郵,設總站、正站、腰站、傍站四種,全島共43站。創辦為官商民服務的近代地方郵政,併發行了郵票,這是我國第一個地區性郵政。同時頒布《臺灣郵政章程》,文報局是清代專門遞送駐外使臣的往來文報的機構。1888年臺灣文報局改為臺灣郵政總局,設在臺北,統管全省郵政。(內地文報局于1914年停辦。)發行郵票二種:臺灣郵票,無面值,專供公務貼用;郵政商票,專供商民貼用,按郵程和郵件重量計費。
臺灣地方郵政在英國威金生公司用雕刻凹版印製龍馬圖郵票,一套2枚,面值制錢20文,但未使用。後用作火車票。
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與澎湖列島被割讓給日本。臺灣人民反對割讓,成立“臺灣民主國”抗日政權。臺灣守軍將領劉永福于同年7月31日創辦辦灣民主國郵政,發行以虎為圖案的郵票,通稱“獨虎圖郵票”。10月臺南淪陷,郵政被迫關閉
1929年
臺灣陳其昌、楊俊仁發起成立臺北郵券俱樂部。
1940年
臺灣臺南東亞郵票會成立,發起人為施有政、賴建銘、陳志春等人。
11月4日中華郵政將日本在臺灣售用的日本郵票加蓋“中華民國臺灣省”字樣後繼續售用。後又相繼發行“限臺灣貼用”郵票。
1947年
4月30日中華郵政發行“限臺灣省用”郵資明信片。
7月3日中華郵政調整臺灣郵資。
1953年
8月9日臺灣“中國集郵協會”成立,吳樂園出任總幹事。
1966年
3月20日臺灣郵政博物館正式創立,初設于臺北市新店,于1984年遷至臺北市重慶南路。該館除收藏、陳列有關郵政、郵票及資料外,還經常舉辦各種集郵活動。
1978年
臺灣開辦海外快捷郵件業務。
1981
10月晏星編著《圖解郵票辭典》由臺灣蓬萊出版社出版。
1984年
開辦臺灣省內快捷郵件業務。
1987年
3月發行《快捷郵件》宣傳郵票一套。
1988年
3月22日,臺灣郵政當局宣佈撤銷不準投遞大陸來臺信件的禁令。
4月18日,臺灣開始實施《對大陸通信辦法》,兩岸開始通過香港間接通信,中斷40年的海峽兩岸集郵交往開始逐漸恢復。
9月5日國際集郵聯合會接納中國臺北集郵協會為會員。
1989年
8月7日亞洲集郵聯合會接納中國臺北集郵協會為會員。
8月12日中華全國集郵展覽在北京舉辦。臺灣集郵家的郵集應邀展出。郵電部為郵展發行郵票小型張1枚。
臺灣郵政當局簡化寄大陸信件手續,中止紅十字會傳遞工作,寄件人直接可以向郵局交寄,只需貼足10元臺灣郵票;寫明寄件人姓名、地址即可。這次簡化手續開始執行的日期是1989年6月10日。
1991年
10月11日全國集郵聯在中山市召開紀念辛亥革命80週年集郵學術討論會,臺灣澳集郵家出席併發表論文。
10月15日福建莆田市郵協與臺灣臺北市華夏集郵協會聯合舉辦海峽兩岸紀念媽祖集郵展覽。
1993年
3月26日海峽兩岸首屆郵票大展在臺灣展出。
9月2日臺灣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成員一行10人赴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地旅行訪問並同集郵界人士進行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