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話(白話字:Tai-oan-oē ),亦稱Hō-l帙-oē(河洛話),習慣上專指在臺灣所使用的閩南語方言,與廈門話極為接近,推估同源詞比例為99%。
由於“臺灣話”並沒有統一標準名稱,某種程度上“臺灣話”、“河洛話”、“臺灣閩南語”等名詞可以交互使用。
“臺灣話” | |
---|---|
流行于: | 臺灣 |
使用人數: | 1500萬(臺灣);4900萬(以全體閩南語人口計算) |
排名: | 21 |
語系: | 漢藏語系 漢語語族 |
官方地位 | |
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 無 |
管理機構: | 無,但臺灣“教育部”及一些非官方組織扮演重要角色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B) | chi (B) / zho (T) |
SIL | CRF |
在現代臺灣社會,大概有60%的人口能操流利的臺灣話、約有80%的人口能聽懂臺灣話。通常,我們也將以臺灣話為母語的族群稱之為河洛人(Holo (Hō-l帙)或 Hoklo)。不過,隨著不同族群之間的通婚和融合,語言和族群之間的界線並不是呈現完全的一對一的關係,有些“河洛人”並不會講河洛話,而有些非河洛人則能講流利的河洛話。例如有些平埔族由於漢化早,生活語言已與河洛人無異;但也有可能部分河洛人生活在以普通話為主的都會中,對臺灣話了解就比較薄弱。
臺灣話主要有下列幾個名稱:
“臺灣話”:臺灣社會的傳統習稱;但有人也認為“臺灣話”應該指廣義的臺灣話,即亦包括臺灣客家話及原住民語言、外省語言等。
“臺灣語”: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人對臺灣話的稱呼。
hok-lo話(客語發音):客家人早期稱閩南人為“hok-lo 人”,而閩南語即為“hok-lo 話”。有人認為此稱原有貶義,於是出現中性字辭“河洛”。
河洛話:閩客族群都能接受。例如臺灣閩南人亦自稱為“河洛人”,稱自己語言為“河洛語”。
臺灣閩南語:由部分學者所提出,由於符合語言學實情,是爭議較少的稱呼。
所以臺灣話=“臺灣語”=河洛話=臺灣閩南語;河洛話=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