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係,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係之一。史學界一般認為:客家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由於受到邊疆部族的侵擾,客家先民從中原輾轉遷到南方。以後,繼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遷徙,形成客家散佈許多地區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遷移,是由五胡亂華侵擾割據所引起。為避難,自晉代永嘉以後,中原漢族開始南遷,當時被稱為“流人”。逐漸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後,遠的到達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則仍徘徊于潁水淮水汝水漢水一帶。
第二次南遷,由唐末黃巢起義引起。十幾年動亂,中國各地人民都分頭遷徙。這次遷徙,遠者,少數已達惠、嘉、韶等地,而多數則留居閩汀州,還有贛州東部各地。
宋時,由於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遷徙。這次由於文天祥等組織人馬在閩粵贛山區力抗入侵者,三省交界處成為雙方攻守的重地。於是,先至閩贛的中原氏族再分遷至粵東粵北。而與此同時,流入汀州者也為數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內部人口已不斷膨脹,另一方面,滿洲部族入主中原。在抵抗清的入駐無力之後,民眾再次分頭遷徙,被迫散居各地。相當一部分人,遷入四川等遭兵火毀滅之地,重新開闢墾殖。是即第四次遷徙,“移湖廣,填四川”。
第五次遷徙,當在清後期。這可以説是一次世界範圍的遷徙。人口日多,山區條件差,不足養口。於是,客家人分遷往南至雷州、欽州廣州潮汕等地,渡海則出至香港澳門臺灣南洋群島,甚至遠至歐美等地。
據估計,海內外客家人約有1億左右。生活在中國的客家人,主要分佈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華人是客家人,在臺灣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