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日本佔領琉球群島後開始武裝侵擾臺灣,隨後西班牙也揚言要從它佔領的菲律賓群島進攻臺灣。清朝政府為了加強臺灣的防務起用洋務派丁日昌為福建巡撫(臺灣隸屬福建)。
1876年,丁日昌到臺灣視察後即上奏朝廷,強調了建築鐵路的重要性。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兩江總督沈葆楨等重臣也認為臺灣修建鐵路“功用最大”,“無事時運貨便商,有事時調兵通信”;清政府總理衙門也認為在臺灣舉辦鐵路是“經理全臺一大關鍵”。既然朝廷上下看法一致,1877年4月7日清政府決定要丁日昌“審度地勢,妥速籌策”。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臺灣首次單獨設省。首任巡撫為劉銘傳。1887年初,劉銘傳再次以加強防務、開展商務為理由,上奏朝廷請求重建臺灣鐵路並很快獲得批准。
1887年春,劉銘傳正式主持修建臺灣鐵路,選定臨時省城臺北西約8公里的大稻埕作為鐵路樞紐,往東北到基隆,往南經過彰化(計劃中的新省城)直到原先的舊省城臺南府。由於築路器材主要購自英、德兩國,工程設計也聘用英籍工程師,所以鐵路採用的是英國標準。1887年3月,從大稻埕到基隆段開始建築,幾個月以後,往南的鐵路也開始修建,臺灣的第一條鐵路終於破土動工了。
1891年秋,臺北基隆段完工;1893年,又完成了臺北至新竹的線路。從基隆到新竹共設車站15處,開辦了直達班車,使用命名為“騰雲”、“禦風”、“超塵”和“掣電”號4台機車牽引。
臺灣鐵路的修建,使得西方列強十分眼紅英國在中國擴大的影響,分食中國的野心也更加膨脹,都想借助修路謀取利益。因此當鐵路修到新竹後,清政府一方面懼怕刺激列強的貪慾,一方面經費也難以繼續籌集,所以工程沒有全部完成就停止了。這樣,化了6年時間只建成了從基隆經臺北到新竹全長99公里的鐵路,工程總計耗銀達130萬兩。
(來源:中國鐵路資訊網)
編輯: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