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是指縱貫線竹南—彰化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經營,較靠近西部海岸的傳統鐵路幹線,簡稱海線。
日本侵略時期選定縱貫線路線時,即存有山線及海線之爭。後來考慮山線客貨運需求較大,且居於內陸,較不易受海上炮擊破壞,所以選擇定山線為縱貫線。
1919年,臺灣農工物資的出口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而大為增加,但縱貫線勝興段的陡坡卻使得列車爬坡吃力,無法增加班次,造成不少貨物堆積于車站,無力運送,爆發滯貨事件。當時日本派駐臺灣的總督明石元二郎因而決定興建海線鐵路來疏運。
雖然臺中地方士紳對海線的興建頗有疑慮,擔心此線興建將使臺中喪失通衢地位,但在明石總督的強硬手腕下,海岸線仍依原計劃興建。
1920年12月15日自臺中線王田驛(今成功車站)首先通車至清水,稱作“王田支線”,一部分為今日的成追線。此後陸續分段通車,1922年10月11日,海線全線完工,並另設追分驛(今追分車站)直通彰化,南北鐵路運輸從此大為改善,並成為縱貫線的一段。
雖然現今以海線為縱貫線,但山線的運量比海線還大,目前山線以臺中線的名稱和縱貫線並列,而北高里程是經山線。
路線資料
經營管轄:臺灣“鐵路管理局”
路線距離:竹南—彰化間91.2km
軌距:1067mm
車站數:16(不含起訖車站;2005年6月)
開業時間:1922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
雙線區間:全線
電化區間:全線(交流25KV)
運作形態
通勤電聯車
以竹南鎮、大甲鎮、彰化市等城鎮為中心往復運轉
每日有五班通勤電車借由成追線連接海岸線與臺中線。
縱貫線對號列車
縱貫線上行列車多以高雄為始發車站,迄于松山車站
縱貫線下行列車多以松山為始發車站,迄于高雄車站
使用車輛
EMU500
PP(推拉式列車)自強號
EMU100
莒光號
復興號
車站一覽
車站名 (國音電碼) |
Station |
營業里程 基隆起 |
備考 | 所在地 |
談文(ㄨㄣ) | Tanwun | 130.4 | 木造車站 | 苗栗縣造橋鄉 |
談文南號志 | 132.0 |
苗栗縣造橋鄉 | ||
大山(ㄉㄚ) | Dashan | 137.2 | 木造車站 |
苗栗縣後龍鎮 |
後龍(ㄏㄡ) | Houlong | 140.9 |
苗栗縣後龍鎮 | |
龍港(ㄌㄍ) | Longgang | 144.9 | 招呼站 |
苗栗縣後龍鎮 |
白沙屯 (ㄅㄕㄚ) |
Baishatun | 153.2 | 設有側線通往通霄精鹽 |
苗栗縣通霄鎮 |
新埔(ㄒㄅ) | Sinpu | 156.3 | 木造車站 |
苗栗縣通霄鎮 |
通霄(ㄊㄒ) | Tongsiao | 162.0 |
苗栗縣通霄鎮 | |
苑裏(ㄩㄢ) | Yuanli | 168.2 |
苗栗縣苑裏鎮 | |
日南(ㄖㄢ) | Rihnan | 176.0 | 木造車站 |
臺中縣大甲鎮 |
大甲(ㄐㄚ) | Dajia | 180.6 |
臺中縣大甲鎮 | |
臺中港 (ㄊㄓㄍ) |
Taichung Harbor | 185.9 | 原名甲南,分歧臺中港線通往臺中港區的貨運辦公室車站 |
臺中縣清水鎮 |
清水(ㄑㄥ) | Cingshuei | 191.9 |
臺中縣清水鎮 | |
沙鹿(ㄕㄚ) | Shalu | 195.1 |
臺中縣沙鹿鎮 | |
龍井(ㄌㄐ) | Longjing | 199.7 | 設有側線通往龍井儲煤場 |
臺中縣龍井鄉 |
大肚(ㄉㄉ) | Dadu | 204.7 |
臺中縣大肚鄉 | |
追分(ㄓㄟ) | Jhueifen | 209.7 | 木造車站;成追線分歧點,連接山線成功站 |
臺中縣大肚鄉 |
編輯: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