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海上運輸的發展

時間:2005-11-18 10:43   來源:

  臺灣省為一四面環海之島嶼,決定了海洋運輸在臺灣運輸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臺灣進出口貨物的99%需賴海運來完成,海運成為維繫臺灣經濟的生命線。 

  海洋運輸是臺灣水運最重要的部分。臺灣水運包括了遠洋、近海、沿海及內河航舶客貨運輸。然而,近年來,由於兩岸不能直航,臺灣的船舶登記逐漸轉向海外。2002年,在臺灣登記的200噸以上的“國輪”船舶為241艘,總噸位計430萬噸,載重量為682萬噸;各公司的貨運量計10109萬噸,運作里程計31282萬海裏,均較90年代初有大幅下降。 

  臺灣內陸與沿海水上運輸是省內交通網路的一環,承擔一定數量的貨運與客運,一般為定期航線。主要航線有基隆至臺中、基隆至高雄、基隆至馬公、基隆至花蓮、臺中至安平、安平至高雄、高雄至馬公、高雄至東港、高雄至臺東、花蓮至臺東以及綠島、蘭嶼之間等。臺灣與大陸之間的航線自1949年以後因兩岸政治上的對立而中斷,長期以來主要通過香港與日本等地轉運。1997年4月起,大陸廈門與福州兩港口與臺灣高雄港的“境外航運中心”實現了“試點直航”,成為海峽兩岸航運史上的一個重要歷程碑。
 
  遠洋運輸則是臺灣海運業的主流。其航線分為定其與不定期兩種航線。
主要定期航線: 

  1、美國航線:1956年開始,由臺灣基隆、高雄等港口到美國的紐約、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與加拿大的溫哥華等港口,航行船舶24艘,每月平均船行20航次。此一航線航行的臺籍輪(“國輪”)與外輪數量不穩定,近年有下降趨勢。1998年,該航線進出港外輪為1562航次,臺籍輪船345航次,兩者合計為1907航次。 

  2、歐洲航線:1967年通航,從臺灣基隆、高雄港口至西歐的漢堡、倫敦、鹿特丹等港口。航行船隻18艘,每月平均航行11-12航次。1998年,該航線臺籍輪船進出港為276航次,外國輪船為1436航次,兩者合計為1712個航次。 

  3、環球航線:由高雄港或基隆港出發,經太平洋至美洲,跨越大西洋至歐洲,再過印度洋返回臺灣,航行船隻25艘,每月平均航行8-10航次。 

  4、中東航線:1971年開航,由高雄等港到波斯灣航線的迪拜、科威特等港,紅海航線的吉達、阿卡巴等港以及地中海航線的塞得、亞歷山大等港,航行船隻計17艘,每月平均航行6-7次。此航線航線輪船量近年發展較快,1998年該航線進出港臺籍輪船為419航次,進出港外輪為794航次,兩者合計為1213航次。 

  5、香港航線:1959年開航,包括基隆、臺中、高雄等港口至香港的3條航線,航行船隻17艘,每月平均航行83次,是海上運輸最繁忙的一條航線。1998年,該航線臺籍輪船進出港為1421航次,外輪為8570航次,兩者合計達9991航次。 

  6、東南亞航線。1959年開航,由臺灣主要港口至馬尼拉、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雅加達與泗水等港。航行輪船計20艘,每月平均航行計18-21航次。1998年,該航線臺籍輪船進出港為1617航次,外輪為3885航次,兩者合計為5502個航次。
 
  7、東北亞航線:包括日本航線、菲律賓航線、韓國航線與琉球航線。其中臺日航線1950年開始,從臺灣主要港口到日本大阪、神戶、東京、橫濱等港;臺韓航線從臺灣港口出發到韓國的釜山、金浦等港。1998年,日本航線臺籍輪進出港為1662航次,外輪為8749航次,合計為10411航次;韓國航線臺籍輪進出港為305航次,外輪為4288航次,全計為4593航次;菲律賓航線臺籍輪進出港為264航次,外輪為1031航次,合計為1295航次;琉球航線臺籍輪進出港為26個航次,外輪為1149航次,合計為1175航次。總計東北亞航線臺籍與外輪輪船總航行達17474航次。

  除了定期航線外,遠洋運輸還有不定期航線。其經營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裝運臺灣進出口的整船貨物,是不定期遠洋運輸的主要業務;二是承接運輸國際上的大宗貨物;三是長期出租輪船運輸。其營運範圍以臺灣為基地者,除了各定期航線同時兼有不定期船隻航行外,航行地區主要有:(1)日本地區;(2)東南亞地區;(3)美國、加拿大地區;(4)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地區;(5)澳洲地區;(6)中東地區;(7)南非地區;(8)其他地區。

(來源:中國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