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的公路概略

時間:2005-11-17 16:48   來源:

  公路是臺灣陸上最重要的交通運輸。經50餘年建設,已經形成高速公路、環島公路、橫貫公路、縱貫公路、濱海公路及聯絡公路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路,公路總長達2萬多公里,全省平均每萬人擁有10千米公路。 

  臺灣公路在日據時代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據統計,1946年,臺灣公路里程達17272千米,其中省道1138千米,縣道2601公里,鄉道13533千米,但光復初期實際通車的路線僅有40%左右。臺灣光復到1950年以前,臺灣在交通建設方面主要是修復原有公路。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美援的支援下,臺灣開始了新的公路建設,包括東西橫貫公路、麥克阿瑟公路(臺北-基隆)及臺東、花蓮公路等。到1964年,公路運量(以載運噸數計)開始超過鐵路,公路逐漸取代鐵路成為臺灣陸上的最重要交通運輸。1968年7月,臺灣制訂“臺灣公路十年建設計劃”;70年代始,臺灣在一系列重大經濟建設計劃中,都把交通放在重要地位,並開始建設高速公路,公路系統逐漸現代化,交通自動化與行車安全方面也有很大進展。 

  臺灣公路包括“國道”、省道、縣道、鄉道與專用道6種公路系統。依運輸功能分,臺灣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主要幹道、次要幹道、街廓道路等五大系統。1997年,臺灣公路總里程達20185千米。其中,“國道”548千米,省道4321千米,縣道2461千米,鄉道12465千米,專用公路390千米。到90年代初,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積有557米公路長度,每萬人擁有公路長度約達10千米。 

  公路運輸包括了客運與貨運兩大業務。公路客運由臺灣汽車客運公司、各民營客運業、縣市公共汽車運輸單位共同經營,而公路貨運則由民營公司承擔。客運量在80年代中期後逐步下降,而貨運量波動較大,但近年也呈下降趨勢。2002年,臺灣公路客運人數計2.8億人次,較1993年年4.7億人次下降了幾2億人次;貨運量達2.9億噸,較1998年年的3.6億噸減少了7千萬噸。 

臺灣重要公路網路如下: 

  高速公路:臺灣建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為中山或南北高速公路。這是臺灣陸上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北起基隆、南至高雄,路經14個縣市,全長381.7千米。與縱貫鐵路大致平行,支線同基隆、臺中、高雄3個國際港口、桃園、高雄2個國際機場相連。路面分八、六、四車線3種車道,平均行車速度為每小時95千米,從南到北僅用4個小時,較普通公路快了一倍。 

  90年代以來,臺灣除繼續拓寬改善中山高速公路外,並興建或計劃興建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北宜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劃,南橫高速公路、東部高速公路等。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全線長108千米,1997年8月全線通車。主線從南北高速公路的汐止始,經南港、新店、中和、大溪、竹東至新竹科學園區南端銜接南北高速公路,長90千米;內環線從蔦歌至南北高速公路機場交流道計12.1千米;臺北聯絡線自木柵至辛亥、基隆路口,長計5.9千米。
 
  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劃全長431千米,包括基隆至汐止段,新竹至屏東林邊,臺中、雲林、臺南、高雄環線,旗山支線、和美聯絡道等,正在興建之中。
 
  南橫高速公路自屏東經山地門、務臺、知本至臺東,全長約80千米;東部高速公路包括蘇澳至花蓮、花蓮到臺東兩段。這兩條高速公路正在研究、規劃之中。
上述高速公路完成通車後,臺灣的高速公路長度將由90年代初的382千米增為1072千米,每千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長度自目前的10.6千米增為29.8千米,每萬人高速公路長度由0.2千米增為0.5千米。 

  環島公路:以基隆為起始點。從北部的基隆起,經臺北、新竹、苗栗、彰化、臺南、高雄等縣市,轉向屏東至楓港,然後折向東北,越過中央山脈南端,經東部的臺東、花蓮、蘇澳抵宜蘭;從宜蘭分成兩線,一線至臺北,一線至基隆,環島一週,全程1031千米,與陸上其他公路交織相通,構成密布全島的公路網。
 
  橫貫公路: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將臺灣島分為東西兩部。橫貫公路就是穿越中央山脈,與環島公路東、西線連接的公路,一共有6條,即舊三條和新三條。 

  舊三條是在清代及其日據時代開闢的道路基礎上擴寬而成,分北、中、南3條公路。北部橫貫公路自桃園縣大溪起,經三民、復興、高坡、巴陵、池端與宜蘭支線銜接,全長120千米。中部橫貫公路自臺中縣東勢鎮入山溯大甲溪上行,經谷關、達冗、梨山、合歡埡口、關源、天祥、溪畔至太魯閣,與蘇花公路銜接,全長194千米;該公路還有一條支線,由梨山出發,經思源埡口、土場至棲蘭,與宜蘭支線相接,長達110千米。中部橫貫公路又稱東西橫貫公路,它橫穿臺灣島中央山脈中部,將東部與西部相連,縮短了東西運作距離。南部橫貫公路自臺南縣玉井起,經甲仙、桃源、梅山、埡口、向陽、新武至海端,與花蓮公路銜接,全長182.6千米。
  新三條橫貫公路是指1986年完工的以玉山公園為中點呈放射狀的三段橫貫線,即嘉義至玉山、水裏至玉山、玉山至玉裏,全長共計285千米。這三條橫貫公路的開通,有利開發中部山地資源和觀光旅遊業。 

  縱貫公路:指從北往南的多條幹線公路。第一條縱貫公路自臺北出發,經板橋、豐原、臺中、南投、大埔、玉井、旗山至屏東,全長470千米;第二條縱貫公路從新竹起,經苗栗、豐原與第一條線相交于臺中,然後折向南玉田,與西部環島線匯合於彰化,直下臺南,全長234千米;第三條縱貫公路自臺中縣起,經埔裏、大觀、水裏、和社,越玉山分水嶺沿楠梓仙溪下行,經甲仙與第一線匯合於旗山,全長258千米。這3條幹線都處於臺灣西部,大體與高速公路平行,並有許多支線與高速公路相連。 

  為了加強西部走廊的交通網建設,臺灣于90年代初計劃新建12條東西向快速公路,估計投資經費總額達1668億元新台幣,全為四線車道以上的高級公路,總長為360千米。12條公路分別是萬里瑞濱線、八里新店線、觀音大灣線、南寮竹東線、後龍汶水線、彰濱臺中線、漢寶草屯線、臺西古坑線、東石嘉義線、北門玉井線、臺南關廟線與高雄潮州線。 

  濱海公路:沿海岸線運作的公路,全長887.4千米,分為東西南北四段。北部濱海公路分兩部分,一線為關渡蘇澳線,經淡水、基隆、瑞濱、東港;一線為關渡香山線,經八里、下福、竹圍、舊港、牛埔,全長總計262千米。西部濱海公路,從梧棲起,經中港、新港、西港、臺西、金湖、布袋、臺南、左營、高雄、林園、東港、林邊至枋寮,全長281千米。東部濱海公路全長194千米,從花蓮始,經豐濱、長濱、成功、富源、卑南、臺東、知本。南部濱海公路全長89千米,從楓港始,經東城、鵝鑾鼻、港口、港仔至安朔。濱海公路可以説是環島公路的週邊環島公路。 

  90年代初,臺灣擬定“西部濱海公路升為快速公路計劃”,投資946億元新台幣,1996年完工通車,這是全省第一條由北至南的快速公路。該公路北起關渡大橋,南至高雄縣市交界處的北埤橋,總長計375千米。其中,臺15線關渡橋至香山段為82千米,香山至甲南段為79千米,臺17線甲南至北埤橋段為209千米。 

  聯絡公路:它是聯繫環島公路、橫貫公路、縱貫公路、濱海公路的公路支線,從而形成全島縱橫交錯,密集分佈的交通網路。聯絡公路計有108條線路,總長合計達3117千米。

(來源:中國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