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代代相沿的民俗祭祀

時間:2010-04-16 09:16   來源:中國網

   兩岸中國人的民間信仰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為深刻社會背景的社會現象。通過民間信仰的祭祀活動,可以看到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風俗習慣,乃至了解臺灣的文化特徵和區域特色。

  臺灣的民間祭祀,種類很多。一類是法力無邊的“萬能神”,如玉皇大帝、媽祖、觀音菩薩;一類是分掌神,如讀書人祭孔子、文昌帝君,醫生祭保生大帝、華佗仙師、瘟神王爺,藥師祭神農大帝;農民祭五穀仙帝,理髮師祭呂洞賓,木匠和一些手工業者祭巧聖先師(魯班),商人祭財神爺、關帝;百姓祭灶神,想長壽祭南極星君,想生子拜注生娘娘、送子觀音,孕婦祭臨水夫人,天旱拜龍王爺;一類是城隍爺,以及天神、土地公、地獄神、青山王、三平祖師、廣澤尊王、聖王。此外還有各種自然界內的動植物崇拜。有人統計,臺灣民間信仰的各類神靈多達300余家,差不多把大陸各地的神靈都搬到了臺灣。不少隨同移民而來到臺灣的保護神,也都有大量的信眾。來自大陸不同地區的臺灣移民,各尋其根,各祀其神。這些守護神的廟宇,往往又是相應地區移民聚會活動的場所,是同一地區移民之間聯繫的紐帶。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的軌跡,對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大陸移民進入臺灣的時候,也帶來了本土的神祇。全國都有信眾的佛祖、觀音、玉皇、孔子、關公等等,和一些地區信仰的媽祖天后、保生大帝、開漳聖王等等,都相繼駕臨臺灣,領受這方香火,保祐這方人民。他們成了移民心目中故鄉文化的代表和標誌。福建省多有祭奉關羽的關帝廟,所以臺灣也多,據説共有190余座。有趣的是,關公在臺灣成了商業保護神,以至於商人專祀關公,以求庇祐。至於媽祖,在臺灣的信眾就更不計其數了。因為媽祖是“海上保護神”,所以移民渡海來臺灣的時候,就在船上攜有媽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在平安抵達臺灣之後,他們自然要奉迎“天妃”,立廟祭祀。作為從故鄉請來的保護神,媽祖信仰也成了人們懷土思鄉的重要寄託。這還不算,他們還把福建湄洲的媽祖廟視為最古老最權威的祖廟。從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臺胞來湄洲島朝拜媽祖和旅遊者,如山陰道上,絡繹于途。有一年,我曾到過湄洲島,遠遠就可瞻仰矗立在全島最高處的媽祖塑像。猛然間,我看到了一列著統一天藍色中式服裝的男女,從山下走來。原來他們是從臺灣來的香客。他們一路上按照傳統的儀規,不斷行禮,一直來到廟中大殿。接著更是一系列的進香和祝禱儀式。當時的重要場面,都被我一一拍攝下來。

  湄洲島位於福建“黃金海岸”中部,交通部確定的全國四大國際轉机港之一的湄洲灣口,全島面積14.35平方公里,人口3.8萬,年均氣溫21度,海岸線綿延30公里。湄洲島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捷,自古以來就是閩臺交往的橋梁。島上風光秀麗,碧海藍天、金沙綠林、青山怪石交織成一幅俊秀多姿的畫卷,是旅遊度假、海上觀光的理想樂園。1988年6月,湄洲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開闢為對外開放旅遊經濟區,1992年4月被國務院臺辦批准為臺胞落地辦證點,同年10月又被國務院辟為國家旅遊度假區。

  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聞名遐邇的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千年氤氳的媽祖廟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被譽為“東方麥加”。

  媽祖姓林名默,生於西元960年,因救助海難逝于西元987年。媽祖在其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以精湛的醫術、淵博的航海氣象知識,為漁民和海上過往客商做了很多好事。後人敬仰她的行善積德、救苦救難的精神,為她立廟祀奉,到處傳頌她的感人事跡,加之當時海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和航海水準的落後,促成媽祖作為海上女神地位的確立,形成了媽祖信仰。

  經過千年的歷史積澱,媽祖信仰逐漸演化成媽祖文化。媽祖文化內涵豐富,有關媽祖的建築藝術、雕刻、繪畫、書法、詩文、楹聯以及文物、民間傳説、神話故事、民俗風情都是它的重要內容。

  媽祖文化與臺灣的關係十分密切。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一位名叫樹壁的和尚最早從湄洲奉媽祖神像渡海來臺,並在北港建祠奉祀。由於臺灣四面環海,大陸移民渡海而來的時候,常常覺得受到了媽祖的庇祐,又加上臺灣以捕魚為生的多,所以臺灣有許多媽祖信徒。臺灣地區有1000多座媽祖宮廟、1600多萬媽祖信眾。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宮香火最為旺盛。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生日。但信徒們早在正月就開始從全臺各地湧來,為媽祖的生日進香。三月十九和二十日,進香活動漸達高潮。進香祝禱儀式,莊嚴、隆重,熱鬧非常。香客們心懷虔誠,長途跋涉而來,所帶祭品堆積如山,香煙繚繞,鞭炮之聲不絕於耳,酬神演出令人目不暇接。還有一項盛大的慶典活動是媽祖繞境。上午9時,人們抬著媽祖神輿,在震耳的鞭炮聲中,繞行于北港鎮的大街小巷,所經之地,家家戶戶門洞大開,擺出貢品,燃放鞭炮,以驅邪逐怪。由各個商業團體和各鄰里承擔的各式藝閣也遊行街頭。進香的人,看熱鬧的人,把廟前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