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杜魯門政府與中美之間臺灣問題的由來

時間:2003-01-15 17:22   來源: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指出:“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歸還中國。之所以又出現臺灣問題,與隨後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反人民內戰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外國勢力的介入”。這外國勢力是誰?最重要的是美國政府,而美國則是從杜魯門政府開始的。本文試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開羅宣言》至日本投降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政府共同簽署了《開羅宣言》,宣言規定:“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從1895年清政府在日本威迫下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來,五十年間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受盡亡國奴痛苦的臺灣同胞終於有希望重歸祖國了。
  《開羅宣言》的規定,是臺灣同胞前仆後繼英勇鬥爭的結果。五十年來,臺灣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們用火與血表明重返祖國的決心。正如美國國務院編的《中美關係》白皮書中描繪的,“臺灣人民受異族管轄達五十年,因之歡迎中國解放。于日本佔領期中,臺灣人民最大的希望為重歸祖國”。
  《開羅宣言》的規定,也是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向日本侵略者作戰的目標之一。五十年來,中國人民無時無刻不惦念著受殖民之苦的臺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馬關條約》內容傳出後,舉國悲憤,臺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的情景。為了與臺灣同胞共同抗日,他們結隊赴臺、捐輸餉銀。1937年全民族抗戰開始後,中國政府在《中國對日宣戰佈告》中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關係者,一律廢止。”《馬關條約》當然在廢止之列。這一佈告還鄭重宣佈:“中國將收復臺灣、澎湖、東北四省土地。”自那時起,臺灣在法律上就已歸還中國,只待戰爭結束時,再從日軍手中收回。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各同盟國並肩作戰,息息相關。《開羅宣言》正確地反映了這種關係。它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目標,也是美英政府所承諾遵守的一種莊嚴的國際約束。這一莊嚴的國際約束成為1945年7月26日由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作為日本無條約投降的主要條款之一,後又有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了投降條款,《日本投降條款》第一條就是:“茲接受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後來又有蘇聯參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於中國主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週知。”
  自那時以來,臺灣無論從歷史、法律或事實上已恢復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對此,當時沒有一個國家公開表示過異議。
  1946年1月12日,國民政府頒發命令,稱“查臺灣人民原係我國人民,以受敵人侵略,致喪國籍。茲國土重光,其原有我國籍之人民,自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9日起,應一律恢復我國國籍”。由此,臺灣居民絕大部分恢復為中國公民,並在此後的政治生活中行使權力。臺灣人民國籍的恢復,是中國對臺、澎主權再度確定的又一證明。1947年4月,臺灣省行政長官署撤銷,改為省政府。
  二、杜魯門6.27聲明與臺灣問題的出現
  1945年4月12日下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因腦溢血而突然逝世。副總統哈裏杜魯門接任總統。
  對羅斯福的外交遺産,杜魯門基本上按既定方針辦,臺灣問題尤其是這樣,請看:  1.1945年5月21日,美國國務院指示駐蘇大使哈裏曼在一份致蘇聯政府的備忘錄中,專門提到臺灣歸還中國的問題,強調“《開羅宣言》關於臺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以及對日戰爭結束時在該島確立中國主權之規定,應得到充分肯定”。
  2.1949年2月23日,為澄清美國對臺政策上的混亂,美國國務院發出了題為《關於臺灣的政策指示》的第28號密令,以統一在臺灣問題上的宣傳口徑。其中的二點(丙)要求:“強調臺灣從歷史上、地理上和戰略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純屬中國的責任範圍,與美國無關”。
  新中國成立後,杜魯門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
  3.1950年1月5日,杜魯門代表美國政府發表了《關於臺灣問題的聲明》。該聲明再次確認歷次有關臺灣問題的國際決議,表示不干涉中國內政,確認聯合國大會于1949年12月8日通過決議中所重申的對中國的原則:尊重中國領土完整,要求一切國家避免在中國領土內獲得勢力範圍或建立外力控制的政權,或謀求特權,並稱上述原則“在目前局勢下對臺灣特別適用”。重申《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關於臺灣歸還中國的規定,並稱:美國及其盟國尊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已經四年,美國對臺將採取“三無二不”政策,即美國對臺灣或其他中國領土沒有掠奪性的意圖,美國目前無意在臺灣獲取特權或建立基地。美國亦無意使用中國武裝力量干預現在局勢。美國政府將不對在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軍事上的意見。這一聲明是美國及其盟國表明遵守國際協議,不干涉臺灣問題的一項最明確的表示。
  4.1950年1月聯合國安理會開會,蘇聯代表提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並驅逐國民黨代表,以六票對三票被否決。美國雖投反對票,但艾奇遜卻公開聲明:如果安理會多數國家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美國將不行使否決權。這表明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理會席位,只是作象徵性的反對。
  5.1月12日,艾奇遜又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了美國國務院稱之為“美國基本立場”的著名講話(又稱《中國的危機———對美國政策的審查》),講話聲言:“誰破壞中國領土完整,誰就是美國的敵人。”
  6.同年2月9日,美國國務院就臺灣問題答眾議院外事委員會時,又重申這一立場。即“自1945年駐臺日軍向國民政府投降以來,臺灣即由中國管理,它包括在中國之內,成為一省。”“參加對抗日戰爭的各同盟國對這些步驟並未質疑。美國政府對這些步驟也未質疑。因為這些步驟,明顯地符合於在開羅所作的並在波茨坦重予確認的諾言。”換句話説,包括美國在內的各盟國在過去四年中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7.同日,杜魯門會見菲律賓總理季裏諾時説他本人“並不認為福摩薩落在中共手裏是對菲律賓的一種威脅”。
  但是,杜魯門政府的這一立場從1950年6月27日起卻來了個180的大轉彎。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6月25日晚,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開緊急晚餐會議,討論朝鮮局勢。艾奇遜首先建議總統下令派海軍和空軍干涉朝鮮內政,擴大朝鮮戰爭,同時提出將第七艦隊駛向臺灣海峽以防止共黨從大陸進攻臺灣,同時也阻止國民黨從臺灣進攻大陸(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他還説,臺灣地位應由聯合國決定。艾奇遜的意見得到了杜魯門及軍方和國會代表的支援。杜魯門補充了一句話:臺灣地位也可能由對日和約決定。於是,6月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聲明聲稱“朝鮮戰爭爆發説明共産主義已不限于使用顛覆手段來征服獨立國家,而且立即會使用武裝進攻,這種情況下共産黨軍隊佔領臺灣,勢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區域的安全,並威脅在該地履行合法的必要活動之美國部隊。”因此,他“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之任何攻擊”,作為這一行動的應有結果,他也要求臺灣停止對大陸的一切海空攻擊。與此同時他提出“臺灣未來的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
  杜魯門聲明提出所謂“中立化政策”和“臺灣地位未定論”是武裝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國的主權,完全違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戰後中國事實上實現了對臺灣主權的現實,而且也完全推翻了他自己上任以來特別是同年1月5日發表的關於承認中國對臺灣主權的聲明和艾奇遜屢次信誓旦旦的講話。
  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杜魯門在臺灣問題立場上的巨大變化,看起來像是180的大轉彎,其實不然,這正是美國政策的內在連續性的表現。首先,在1月5日杜魯門發表聲明時,美國政府就埋下要武裝干涉中國內政,侵佔臺灣的伏筆。即:“美國目前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中的“目前”二字,國務卿艾奇遜在解釋杜魯門聲明中就強調只是“目前無意”的含義。“萬一不幸,我們在遠東部隊遭到攻擊,美國必須完全有自由在任何地區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以保衛自己的安全。”其次,從根本上説,美國武裝干涉中國內政,侵佔臺灣的政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當時時機未到,並想離間中蘇關係(當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正在談判中)。第三,美國統治集團內部不斷推動杜魯門武裝干涉中國內政和侵佔臺灣,朝鮮戰爭爆發只是提供給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分離臺灣方案出籠的一個時機。
  杜魯門聲明發表後,立即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6月28日,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佈:“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採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後的現狀所肯定,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
  杜魯門6.27聲明發表後,29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包括6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駛入臺灣海峽。8月4日,美國空軍第十三航空隊進駐臺灣。接著,美國政府根據美國國會1949年通過的共同防務援助法,主動與臺灣當局以換文形式簽訂了所謂《臺美聯防協定》。杜魯門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不僅在短期內為美軍侵駐臺灣海峽製造排除國際法上的技術障礙,使美國對中國內政干涉披上“合法”的外衣,而且從長遠看,還可以隨時為美國旨在使臺灣與大陸分離的企圖與活動提供“依據”。朝鮮停戰後,1954年12月,美國又與臺灣當局簽訂所謂《共同防禦條約》,將中國的臺灣省置於美國的“保護”之下。此後,國際及臺灣島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策劃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臺灣獨立”、“臺灣國際化”、“聯合國託管”……等活動,都程度不等地將“臺灣地位未定論”作為其法律依據。美國政府繼續干涉中國內政的錯誤政策,造成了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的緊張局勢,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問題由此而來。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