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陳立夫和他的“中國文化統一論”

時間:2002-12-18 15:30   來源: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2001年2月8日晚在臺中市病逝,享年103歲。隨著陳立夫的去世,中國近代史上顯赫一時的“四大家族”第一代成員,除了宋美齡外,已全部故去。陳立夫原是國民黨“CC係”的頭目,當年可謂權傾天下。但陳立夫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歷史帶給了他無限的滄桑。
  1950年7月26日陳立夫被蔣介石解除職務,從此疏遠政治。但涉及中華民族大事,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局外人。
  1975年,即蔣介石去世的這一年,蔣經國多次找陳立夫商量反統戰的問題,並懇請陳立夫擔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負責人。接著,陳立夫以“總統諮政”的名義,通過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發出邀請,歡迎毛澤東訪問臺灣。當時,大陸正進行“文化大革命”,陳立夫的舉動,沒有得到北京的回應。陳立夫心有不甘,隨後寫了一篇題為《假如我是毛澤東》的文章,在香港的報紙上發表,文章以國共合作的歷史,推論重新合作的可能性。
  自蔣經國實行新政以後,黨禁藩籬撤除,臺獨勢力悄然崛起。“獨、統”之爭,事實上已經關係到了臺灣未來與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面對這些變故,陳立夫的思想開始變化。1988年7月14日,陳立夫聯合33名中央評議委員,提出了“中國文化統一中國,建立共信;以投資共同實行國父實業計劃,建立共信;並以爭取大陸民心,以利和平統一案。”在提案中,陳立夫特別説明瞭中華文化在兩岸統一中的橋梁作用,因為“中華文化”是同文同種的中國人能“建立共信的最佳條件”。
  不久,陳立夫等人的提案被媒體披露,在海峽兩岸與海外華僑中激起強烈反響。中國共産黨深表讚賞,《人民日報》迅即發表了評論員的文章,認為“中國文化統一論”“順應兩岸人民強烈要求統一,振興中華的歷史潮流”。“是謀求祖國統一的積極態度,令人感佩”,它“必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産生積極影響”。
  但遺憾的是,提案沒有得到臺灣當局的支援,被擱置起來。但中國文化統一論的首創,奠定了陳立夫在兩岸關係的特殊地位,被臺灣媒介奉為“促進兩岸交流與和平”的“基磐”,他後來還當選了“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名譽會長。1994年,陳立夫贈送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一幅墨寶,雲:求統一不談小節,為和平先天至誠。再次表達了求祖國統一的急切心情。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