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山事件
1910年,日本殖民者已經控制了新竹尖石鄉前山地區,並計劃繼續往深山推進。翌年八月,日軍發動了為期兩個月的“李棟山隘勇線方面前進”鎮壓圍剿臺灣少數民族的行動。日本統治者動員員警、鄉勇、壯丁、工匠、挑夫共2157人,經過數次戰鬥,日軍共死亡79人、負傷55人,終於佔領了海拔1914米最高峰李棟山,簡歷俗稱“李棟山古堡”的李棟山監督所,並在這座最高山上建立起規模最宏偉的巨炮陣地,用以壓制馬力觀群等部落的對日反抗。
但遠在炮火射程外的金那吉、霞喀羅兩個泰雅人族群仍伺機狙擊日本人。1912年9月,日本軍警2358人與泰雅人擺開了戰場。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形成肉搏戰、壕溝戰與碉堡戰,日軍以大型手榴彈、汽油火焰彈進行攻擊。日軍以陣亡210人、傷亡330人的代價,也僅僅佔領了一個部落。1913年6月,日軍第三度動員2778人進行再度的圍剿,設大本營于李棟山堡壘,在巨大炮火的攻擊下,經過了2天的激烈搏戰,日軍再以陣亡21人、傷18人的代價,才將整個尖石後山(即大漢溪源頭)的泰雅人三個部落12個社群的激烈抗爭鎮壓下去。(本文根據“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展”文字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