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悲壯慘烈的“霧社起義”(下)

時間:2004-04-12 14:12   來源:
  起義時間就定在10月27日。這一天是日本在佔據臺灣過程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遭受義軍重創死亡的日子。臺灣殖民當局定這一天為“臺灣神社祭”日。霧社的小學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運動會,周圍的日本人都要來參觀和集會,正可利用日本人不備進行突襲。莫那道等人商定起義行動分為兩步:先襲擊霧社周圍的警察駐地,再聚集到霧社,攻擊小學運動會會場。淩晨3時開始,起義民眾分數路開始襲擊馬赫坡、勃阿倫、荷戈等處的警察駐在所,殺死平時作威作福的警察,切斷電話線,破壞橋梁,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
  在27日上午8時之前,300多起義民眾已經分為兩路,一路由莫那道率領,突襲霧社的派出所、制腦公司、日本人宿舍和郵局等,一路由花岡一郎率領,進擊霧社小學操場。霧社的日本人一點也不知曉大難即將臨頭。8時,小學的運動會準時開始。全體人員正肅立舉行升旗儀式,突然一個原住民青年提刀闖入會場,只見他衝進“來賓席”,手起刀落,就將臺中州理蕃顧問管野政衛的頭砍下。在場的日本人都驚呆了,尚未明白是怎麼回事,花岡一郎已經率隊衝入操場,只見刀光閃處,日本人紛紛倒下。操場上當時還有100多漢族人。起義民眾只殺日本式裝束的人,對於漢族人,只要求他們儘快離開。不到一個小時,小學裏的日本人都被殺光,其中還有兩個漢族人因穿和服而被誤殺。莫那道率領另一支人馬殺進霧社的派出所、郵局等處,很快解決了戰鬥。這場戰鬥共計殺死134名日本人,傷數十八。繳獲130余支步槍,2萬多發子彈和一挺機關槍。莫那道又派人破壞零社附近的鐵路,並在進入霧社的必經之地眉溪設置工事,以阻遏日軍。
  直到將近中午,小學校的一名僥倖躲過起義民眾的督學逃奔下山,霧社發生起義才為當局所知。此事立到震動了總督府。第二天,臺灣的報紙大肆對所謂“兇蕃”進行渲染和聲討。總督府立即組織1100多名警察、800多名陸軍以及1300多名軍夫的討伐部隊緊急集結,開赴霧社。31日雙方展開激戰。
  日本殖民統治當局還用加急電報報告日本政府,請求火速派兵增援。日本政府接到報告後,從本土派出多艘軍艦和十幾架飛機運兵到臺灣,會同日本駐臺的海陸空軍和警察一起圍攻霧社。日軍在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進攻馬赫坡等社。他們先用山炮猛轟,把馬赫坡、羅得夫、荷戈、束庫各社的房屋炸成一片廢墟,然後調步兵發起衝鋒。起義群眾依靠斷墻殘壁的掩護,在槍林彈雨中跟敵人進行殊死的搏鬥,使敵人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激戰到11月3日,各社相繼淪陷,起義群眾撤退到山地繼續堅持戰鬥。
  起義軍中有不少百發百中的獵手,退到山地以後,他們在叢林中居高臨下,向爬上山來的日軍射擊,一槍打死一個,使得日軍裹足不前。日軍用山炮對著山頭亂轟,飛機也漫無目的地狂轟濫炸,森林燃起了熊熊烈火,迫使起義軍向更深的山區撤退。日軍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起義軍施放了糜爛性毒氣,使得起義軍遭到重大傷亡。
  雖然莫那道指揮起義民眾進行了拼死抵抗,然而由於兵力火力對比大懸殊,只好決定率青壯年退守山林,並命各社老弱進入密林避難。一些老弱和婦女為堅定親人奮戰到底的決心,依據本族風俗,紛紛在密林中自縊。
  莫那道率眾退入山中的岩窟中進行堅守。這個岩窟憑藉天險易守難攻。洞中有水且存有糧食。日軍的大炮等重武器無法施展,莫那道還不斷率勇士出擊,襲擊不熟悉地形的小股日軍。日軍一時無法取得進展,先派人前去招降,為莫那道所拒絕;繼之又挑動與馬赫坡等社結有宿怨的萬大、陶珠亞等原住民部落進攻,也未能奏效。起義民眾在洞中堅持了一個月,存儲用光。日軍見屢攻不下,於是決定採取最野蠻的手段,利用飛機先後投了800多枚毒氣彈,致使起義民眾死亡慘重。12月1日,莫那道認為最後時刻已經到來,走入最隱蔽的密林之中自殺,屍體幾年後才被發現。花岡一郎先殺死妻子,然後剖腹自殺。花岡二郎令其妻子逃往娘家,和其族中勇士也自殺而死。“霧社起義”至此失敗。“霧社起義”使日本統治者大為震驚。為了殺一儆百,日本殖民者使用了最殘忍的手段進行報復。不但將參加起義的諸社村落夷為平地,還對許多無辜的民眾進行屠殺,並將人頭砍下,以展示他們討伐“兇蕃”的“赫赫戰功”。馬赫坡等參加起義的六個社原有1400多人口,經過日軍的屠殺,僅剩下500余人。儘管如此,日本當局還要對他們斬盡殺絕。日本當局先將六個社的頭目十余人以主謀的罪名加以拘押,然後秘密地全部處決。六個社餘下的人口,當局將他們集中遷往霧社的羅得夫、西巴島西社嚴密看管,並暗中唆使陶珠亞部落進行報復。
  1931年4月25日深夜,陶珠亞部落攜帶日本當局借給的槍械,衝進這六社殘余部眾的棲息地。六社余眾手無寸鐵,面臨突襲,只有束手待斃。結果又有250余人被殺。經此屠殺後,六社僅剩298人。這被稱為“第二次霧社事件”。
  日本當局對於他們還不放心,又強迫他們遷離霧社到埔裏北面的川中島,繼續進行持續的壓迫。1937年這六社殘眾只剩下230人。
  自日本佔據臺灣之後,殖民當局採取了所謂“威撫並用”的“理蕃政策”。這個政策的中心是通過建立最為野蠻的警察制度,使用最殘忍的屠殺手段來迫使原住民屈服。即使是所謂“教化”,也同樣是通過高壓手段來實現的。所以像霧社這樣的所謂接受殖民當局“教化”的“模範蕃地”爆發反抗也就是必然的了。
  “霧社起義”是反抗日本殖民當局殘酷統治和壓榨政策的一次大爆發。霧社參加起義的諸部落只有千余人,卻敢於起來反抗殖民當局。面對兇惡的殖民者,寧可戰死也不投降。這充分説明瞭包括原住民在內的臺灣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不屈不撓精神。日本當局為了儘快地鎮壓起義,不惜動用包括毒氣彈在內的武器對付只有非常簡陋武器的起義民眾,更加顯示出日本在臺灣統治的殘暴。“霧社起義”對殖民當局的打擊也是很大的。當局使用毒氣的行徑,遭到島內島外的同聲譴責。臺灣農民組合、民眾黨都發表聲明、傳單譴責使用毒氣是非人道的行為;上海反帝大同盟發表宣言支援霧社人民的起義。當時的總督石冢英藏和臺中州知事引咎辭職。
  “霧社起義”是中華民族反侵略鬥爭史、臺灣人民抗日史上光輝的一頁!
  現在,霧社已重建為“大同村”(原泰雅族謝塔喀群已被滅絕),成為臺灣全省重要文史遺跡之一,村中多有紀念建築供人訪古憑吊。
  在霧社入口公路左邊斜坡有一座“觀櫻臺”,是春天賞櫻之極佳眺望點。“觀櫻臺”畔豎起一座高大石坊,名為“褒義坊”,額題“碧血英風”,坊柱刻對聯兩副,其一日:
      抗暴殲敵九百人壯烈捐生長埋碧血
      褒忠愍難億萬世英靈如在永勵黃魂
  “褒義坊”後建一座巨大的“霧社起義殉難紀念碑”,即400位烈士埋骨之所。紀念碑四週遍植松、杉和櫻樹,已鬱然成林。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