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牡丹社事件”

時間:2004-04-06 17:24   來源:
  19世紀60、7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列強,包括英國、法國、俄國紛紛入侵中國邊疆,造成普遍的邊疆危機。日本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急先鋒,牡丹社事件是當時邊疆危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1871年12月,60余名琉球人乘船遇風,漂流至臺灣南部海岸,其中54人被附近的牡丹、高士佛兩社居民殺死,12人逃脫。
  當時日本正在進行“明治維新”,有很強的對外擴張慾望,琉球、臺灣成為其向南擴張的首選之地。“牡丹社事件”為其提供了入侵臺灣的藉口。1874年2月,日本政府通過《臺灣番地處分要略》,隨即籌募侵臺軍隊“臺灣生番探險隊”3000人。5月,日軍陸軍中將西鄉從道下令向臺灣進軍。日軍在瑯嶠登陸後,分三路向牡丹社發起進攻,于6月初佔領牡丹社,中旬進佔龜仔角社,並以龜山為中心,建立總督府。
  5月11日,清政府照會日本外務省,就日軍入侵臺灣提出交涉,並隨後任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全權處理此事。6月中旬,沈葆楨帶兵渡海巡視臺灣。他一方面積極向日軍交涉,勸其撤軍,一方面招募兵勇、添置軍械,準備必要時用武力將日本軍隊趕出臺灣。後經雙方外交交涉,清政府對日妥協,于10月31日與日本簽訂了《北京專條》,同意付給日本撫恤銀10萬兩,軍隊花銷補償銀40萬兩。12月,日本軍隊全部撤出臺灣。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為入侵臺灣而蓄意製造的一起政治事件。為了證明其侵略的“合法性”,日本政府散佈説他們攻佔的“土番”(臺灣土著居民)地區乃是“無主之地”,不在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即所謂“生番不服教化,地非中國所屬”。對此分裂中國的謬論,清朝政府據理駁斥,嚴正聲明:臺灣從來就在中國版圖之內,“雖生番散處深山,文教或有未通,政教偶有未及,但居我疆土之內,總屬我管轄之人,其地土實係中國所屬。合臺郡之生番,無一社不歸中國者”。“牡丹社事件”雖最終以清政府的妥協而解決,但它再一次的證明了一個事實,即臺灣的主權屬於中國。
  資料來源:《臺灣的歷史與現狀》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