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自由中國》雜誌事件

時間:2001-04-10 15:27   來源:
  蔣介石憑藉“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戒嚴令”建立起來的軍事獨裁統治,引起臺灣社會尤其是知識分子不滿。隨著美國政府對臺灣大量的軍事、經濟援助的到來,具有美國特色的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思潮也在島內廣泛傳播,知識分子和臺灣中小資産階級要求民主、自由的呼聲與國民黨的一黨專制的集權統治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後不可避免地暴發衝突。
  政論性半月刊《自由中國》雜誌,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胡適與雷震于1949年11月在臺北共同創辦的。
  胡適、雷震等辦《自由中國》雜誌,其宗旨就是要在臺灣宣揚西方自由主義的那一套民主政治理念,因此,它與蔣介石集團的矛盾與生俱來,不可避免。但在逃臺初期,蔣介石為了討美國人的歡喜,爭取更多的美國軍事和經濟援助,對雜誌採取了容忍的態度。但隨著臺灣局勢的穩定,彼此的衝突逐漸加劇。
  1951年6月,《自由中國》雜誌第4卷第11期刊出“政府不可誘民入罪”的評論,批評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背後支援經營高利貸,因而觸怒國民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指《自由中國》雜誌“破壞金融管制”、“損害政府威信”,欲對雷震和雜誌採取行動,後因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出面干預而未果。1954年7月,《自由中國》雜誌第11卷第12期刊登題為“搶救教育危機”的讀者來信,批評由蔣經國負責的“救國團”“假教育之名而行黨化之實”,對學生實行奴化教育,使臺灣青年所受的教育與民主制度所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來信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挽救教育危機”。蔣介石看後勃然大怒,于1954年12月下令開除了雷震的國民黨黨籍,撤銷了其擔任的全部職務。
  除了倡導言論自由、揭露國民黨的專制獨裁統治外,《自由中國》雜誌還把矛頭指向了國民黨統治的“法統”,質疑國民黨代表“全中國”的“正統性”,公開倡導“反攻無望論”。1957年7月到1958年3月,《自由中國》雜誌以“今日問題”為題連續發表了十五篇社論,通過全面反思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司法、新聞自由等問題,提出:臺灣必須正視現實,不能老是活在“願望之中”;雖然當局一直高喊“反攻大陸”,但從現實觀察,在相當時期內,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可能性並不太大”;國民黨一直死抱住“反攻大陸”的口號不放,目的只不過是為“一黨獨大”和維持集權統治張目,尋找藉口。從當時的情況看,《自由中國》倡導的“反攻無望論”,反應了臺灣社會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不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國政府企圖在臺灣海峽兩岸製造“兩個中國”的政策。事實上,雷震本人就曾公開贊成過“兩個中國”的主張。
  《自由中國》還公開反對蔣介石連任第三屆“總統”。1956年10月31日,是蔣介石的70歲生日。《自由中國》特別出版“祝壽專號”,發表了胡適、徐復觀、陶百川、雷震等人撰寫的十幾篇文章,委婉批評蔣介石大權獨攬,明確反對蔣介石連任第三屆“總統”,要求國民黨選撥人才,限制“總統”權力、實行“責任內閣制”,取消軍隊中的國民黨組織,實行軍隊國家化等。由於內容新穎,讀者反響強烈,雜誌再版11次,在臺灣島內引起廣泛關注。在其後1959年1月出版的第20卷第1期和6月出版的第20卷12期上,《自由中國》繼續發表文章,反對蔣介石連任第三屆“總統”。對此,蔣介石十分惱火,但又不便公開發作,於是在內部下發了《向毒素思想總攻擊》的小冊子,點名批判胡適,並要求黨內、軍中刊物組織輿論對胡適進行“筆伐”,以消除其“惡劣影響”。由於當時胡適在島內外有廣泛影響,且對國民黨還有利用價值,因此蔣介石對胡適的圍剿只限于國民黨內部,還留有餘地,並在1957年11月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自由中國》雜誌與國民黨發生正面衝突,起因于胡適、雷震等籌組“中國民主黨”。根源於自由主義的政治觀,胡適一直反對國民黨在臺灣搞“一黨獨大”,主張成立一個反對黨,使彼此有所制約。他曾向蔣介石建議把國民黨一分為二,但遭拒絕。於是轉而支援雷震組建新黨。1957年5月,雷震與郭國基、楊金虎、吳三連等臺籍人士申請成立“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以改革國民黨長期包辦臺灣地方選舉的弊端,但遭到國民黨當局的禁止。雷震於是與胡適商量籌建“中國民主黨”。1960年上半年,《自由中國》雜誌連續發表“七論反對黨”的文章,認為“民主政治是今天的普遍要求,但沒有健全的政黨政治就沒有健全的民主,沒有強大的反對黨也不會有健全的政黨政治”,為組建新黨大造輿論。胡適也從美國返臺,發表“從爭取言論自由談到反對黨”的演説,與雷震等相互呼應。胡適、雷震的行動得到美國各界尤其是輿論界的支援,同時也給國民黨施加了極大的壓力。隨著組黨工作步伐的加快,《自由中國》與國民黨的衝突一觸即發。
  1960年5月18日,《自由中國》雜誌聯合民主社會黨、青年黨和一些臺籍人士共72人,在民社黨總部召開座談會,聲稱不論國民黨批准與否,即日起成立“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6月15日,“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宣佈籌組新黨,並緊鑼密鼓地著手籌建。6月26日,“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在臺北召開第一次會議,推舉李萬居、高玉樹、雷震為發言人,雷震、李萬居、夏濤聲、吳三連、郭雨新等17人為召集委員,雷震為秘書長,李萬居任常務委員會主席。與此相配合,《自由中國》雜誌發表“大江東流擋不住”的社論,宣佈9月底正式成立新黨。籌備委員會並在全島舉行巡迴座談會。一時間在臺灣島內掀起了組織反對黨的熱潮。
  面對一個新的反對黨即將成立,國民黨驚恐萬狀。1960年7月,國民黨控制的三大報《中央日報》、《中華日報》、《臺灣新生報》同時在頭版頭條刊登文章,誣指成立反對黨是陰謀配合中共“統戰”,企圖在臺灣製造混亂,“顛覆政府”,發出了鎮壓組黨行動的信號。9月4日,蔣介石下令臺灣省警備司令部,以涉嫌判亂為由,逮捕了雷震等人,籌組中的“中國民主黨”也胎死腹中。10月3日,臺灣當局以“掩護匪諜”和《自由中國》雜誌發表言論違反“反共國策”的罪名,判處雷震有期徒刑10年,出版了290期的《自由中國》雜誌也正式遭到關閉。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