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收復和治理臺灣的過程中,他積極採取了一系列的民族和睦政策,比如團結高山族上層人物、廣泛爭取高山族支援驅荷鬥爭、嚴禁滋擾高山族、維護高山族的根本利益、向高山族傳授農業技術、幫助高山族發展生産等等,這些都很好地促進了漢族移民與臺灣高山族同胞的融合和臺灣經濟、社會的發展。
1661年,鄭成功率軍到臺灣之初,就非常注意團結高山族同胞。當高山族同胞迎接他們時,鄭成功即設宴款待,並贈送禮物給他們。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他又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多次拜訪高山族各部落。
當時,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有一天,鄭成功帶領將士去拜訪高山族一個部落時,從歡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們各自端著一個盤子,裏面分別放著金、銀、野草和泥土,獻給鄭成功。鄭成功看了看面前4個盤子裏的物品,略有所思後,笑著對高山族同胞説,他到臺灣來是為了驅逐荷蘭侵略者,收複國土,而不是為了要金銀的。説完後,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將盛有金、銀的盤子都退還給高山族。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全島,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動。所以在收復臺灣的多次戰鬥中,高山族同胞都積極大力支援鄭軍的驅荷鬥爭。
在治理和建設臺灣的過程中,鄭成功嚴以治軍,不許軍隊侵佔高山族同胞的一寸耕地。當時在農業生産上,臺灣高山族還處在落後的階段,有些部落仍以打獵和採集野果為生。為此,鄭成功就送給高山族同胞農具和耕牛等,並派人教他們耕種的技術和方法,這些都大大促進了臺灣高山族同胞農業生産技術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也促進了漢族移民和高山族的民族融合。
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孫子鄭克爽在臺灣繼續實行民族和睦政策,其中包括許多的優待措施,例如讓高山族同胞的孩子入鄉塾讀書,可以免除其父母的徭役等等。據《諸羅縣誌》記載,當時臺灣高山族同胞和漢族移民以兄弟相稱,甚至通婚,結為親家,民族關係非常融洽。
(編輯: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