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劉銘傳

時間:2002-12-20 17:01   來源:
  劉銘傳(一八三六~一八九六),安徽合肥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劉銘傳係貧農、地方遊勇出身,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捻亂”而投入湘軍、淮軍,轉而成為地方團練領袖,並開始接觸西學及洋務運動新知識分子,思想轉傾向改良主義;後又在抗法保臺一戰中聞名,成為著名的軍事將領,並因而介入臺灣建省與洋務運動,成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其治臺策略與理念,後來由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承續,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
  一八八五年臺灣建省,成為滿清帝國的第二十個行省。劉銘傳因中法戰爭保臺有功,被派為第一任臺灣巡撫,在臺的六年任內,他大刀闊斧擴展各項現代化建設,包括軍事、制度、教育、交通各層面的改革,希望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范,以一島基國之富強”。重要建設如下:
  一、興建鐵路:臺北到基隆的鐵路于一八八七年動工,一八九一年完工通車,兩年後延伸到新竹,這是中國第一條官辦且運客的鐵路。
  二、架設電報:從南到北普遍設立電報線,當時主要城市如嘉義、臺南、彰化、新竹、臺北、基隆都已設有電報局,電報總局則設在臺北。並完成臺北經淡水到福州的電報線架設。
  三、設立郵局:參考中國海關郵政的例子,在臺北設立臺灣郵政總局,于全省各地廣設郵局,並訂下局寄路線與送信時間。
  四、設立電燈:從國外引進蒸汽碾路機,將臺北城街道碾平,鋪上石塊或石板,于石板街道上架電線桿裝路燈,改善臺北城的夜間照明。
  五、設新式學堂:于臺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西學堂,除教授中國經史文字外,還包括英、法、德文、史地、測算、數學等,這是臺灣第一個新式學堂;另于大稻埕建昌街設電報學堂,以培訓電報發送及業務人才。
  六、財政改革:將獲利高的硫磺與樟腦兩項生産事業,劃為國營事業並實施公賣制度。
  另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做丈田清賦的工作,結果臺灣田地面積從賦前七萬餘甲,增加了四倍,共約三十萬甲,稅收也增加大約三倍。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這是臺灣自造銀元之始。
  劉銘傳駐臺雖僅六年時間,但他銳意推動各項新式改革措施,健全財政制度,使臺灣在現代化建設奠下良好的基礎。部份人士認為臺灣有今天的經濟成就,應歸功於日本的殖民統治與建設,殊不知劉銘傳才是居功厥偉,臺灣現代化的推動者。(來源:臺灣政治網)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