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島海邊防風林的一片空地上,躺著幾十隻直徑兩三釐米、刻有數字的貝殼。來綠島度假的戴咏萱把一枚編號為776的貝殼小心翼翼地放在沙地上,並和貝殼自拍合影。
這位來自臺中的女孩正在參加綠島生態主題遊“寄居蟹安家計劃”,放置的貝殼是給寄居蟹産卵“安家”用的。貝殼上的數字編碼用電鑽雕刻,日後如果有寄居蟹在這枚貝殼安家,志願者會拍下影像上傳網路,方便遊客追蹤。
綠島位於臺灣島的東南側,擁有豐富的水下生物資源和知名的海底溫泉。一首《綠島小夜曲》讓許多人嚮往不已。這個以旅遊觀光業為主的小島也感受到旅客大量涌入給生態帶來的壓力。其中寄居蟹便面臨生存危機。
綠島生態協會創始人林登榮介紹,這些必須越過環島公路去海邊産卵的寄居蟹經常被過路汽機車軋死,遊客拾走海邊貝殼也讓他們無處安家。
綠島生態協會近年來以生態主題遊的方式,希望喚起遊客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帶領遊客以不一樣的方式體驗綠島,讓遊客與綠島産生“永久聯繫”。
林登榮説:“這些貝殼只要不破碎,上面又有代表遊客的唯一代號,寄居蟹會世世代代使用這個貝殼,遊客也就和綠島有了永久的聯繫。”
戴咏萱説:“以前對綠島的了解,主要是一些觀光行程,例如浮潛、美食等,對生態保護不是很了解。通過這次講解,我更了解這個土地上原生的動物,以及要怎麼樣保護它們。”
林登榮是綠島小學一名退休教師,也是綠島土生土長的第六代。他熟悉綠島的一花一木,退休後致力於綠島生態調查和保護,現在推動生態主題遊,是為了“吸引高品質的遊客,來愛護綠島,甚至愛護整個地球村。”
生態主題遊的另外一項活動是和志願者一同移除“多線真棱蜥”。這是2008年在綠島村莊發現的外來種蜥蜴,土生蜥蜴種、桓蟹幼崽等都成為其捕食對象。
“遊客是最容易帶入外來物種的群體,在綠島每年都會發現一兩種新物種,而島嶼生態很脆弱,外來物種沒有天敵,繁衍很快,我們希望提升遊客這方面的意識,並請遊客幫忙移除。”林登榮説。
生態協會的志願者在平坦的草地上設置圍欄,圍欄接縫處放置蝦籠,這樣貼圍欄爬行的蜥蜴進入蝦籠就難以逃脫。每天志願者要帶遊客巡視兩次,看看蝦籠裏有什麼收穫。如果發現多線真棱蜥,就拿回去冷凍起來,日後送到生物研究院進行研究。
而一天兩次在全島巡視外來物種的志願者都是綠島當地的家庭主婦。林登榮説,遊客與她們一起巡視也可增加與當地人的互動,更重要的是看到當地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臺灣小而美,來臺灣旅遊,看的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柔和特殊的生態環境。通過當地人和遊客的互動,讓遊客看到當地人對這塊土地的感情。”林登榮説,“這是我們的旅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