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創新教學案例:從“馴獸師”到“導演”

時間:2013-07-15 08:18   來源:東南網

  暑假來臨,生物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濱海濕地進行生態探查。昨日中午,臺灣“教育部”發佈了生物活化教學的案例片,並請老師、學生和媒體分享創新教學的心得。

  探究思考能力 比成績更重要

  “我帶著老師分發給我的模型紙,回家親自動手製作成DNA模型,後面媽媽一起來幫忙製作模型,全家人一起動手很開心。”來自臺灣彰化縣立線西中學的姚同學拿著自己製作的模型,興奮地和現場的導報駐臺記者説起自己學習製作DNA模型的過程。

  該中學的生物老師林莞如,也是本期活化教學的主講老師,她説道,不僅僅是DNA,在課堂上她會讓學生拉線,以直觀地了解人體小腸的長度,“不要逼魚學爬樹,然後斷定它失敗”。她認為,孩子學習風格各異,有圖像式思考的、聽覺的,動作型的、語言符號抽象思考的,教法應該多元。

  林莞如老師教學27年,應試教育的高壓教育讓她和學生關係緊張,後面她嘗試合作教學模式,讓她重新找到教學的樂趣。“以前更像‘馴獸師’,訓練學生考試能力,學生可以考高分,可是考完試也許他們不再對生物有任何興趣。而現在,我更像一個導演,安排好情境,控制好時間,做好協調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體驗探究的樂趣。”在林莞如看來,探究思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要培養公民應有的素質。

  創新教學錄影上網 推進全臺教學創新

  臺灣“教育部”的有關人士告訴導報駐臺記者,活化教學、創新教育,必須改變老師的觀念和教法,但這並不容易,要慢慢引導,讓他們了解其他方法可行而且更好。因此,臺灣在去年推出了“活化教學列車”項目。“活化教學列車”主要是把一些老師的創新教學的優秀經驗,拍成十幾分鐘的影片,放在“教育部”網站上,請各地學校老師來觀摩學習探討,促進臺灣教學的多元化。據介紹,自去年10月18日以來,該項目已經製作拍攝了25個片,主要是針對中學各個科目的教學,該項目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網上“趴辣客” 老師學合作促創新

  一個老師沒有那麼多好點子,一定要夥伴們集思廣益,才會讓教學多樣化。林莞如老師以自己的教學經驗指出,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老師僵化。

  隨著學生人數漸少,一些班級漸少,一些課任老師漸少,有些小學校沒有那麼多老師可以互相交流學習。林莞如告訴導報駐臺記者,她參加了網上一個生物老師教學社群“趴辣客”(Bio Potluck),大家互相交流教學經驗,而其中的一些老師還線上下互動,一起設計探討教學,然後各自實踐,再回來一起總結。“這個過程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此外,我們會一起網購簡易教學模型,比較便宜。”林莞如説道,從借腦、合作備課開始,老師們首先自己學習合作,由此,學生們也深入學習合作。有時候,因為合作而讓學習變得更加具體而深入。真的不再是只局限于書本知識而已。

  林莞如建議,各個領域的老師,都能尋找擁有正面能量的教學夥伴,透過學習社群的共同討論,彼此觀察,一起教學相長,討論創新。(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張燕娟文/圖)

編輯:孟雅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