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1日電(劉歡)21日下午,臺灣著名出版人郝明義攜新書《他們説——有關書與人生的一些訪談》、《故事》在北京舉行讀者見面會。郝明義生於韓國,1歲時得了小兒麻痹,從此雙腿失去站立能力。在書籍的引領下,他走上了成功之路。當日,郝明義與讀者分享了自己與書的故事,以及他個人的傳奇歷程。
關於新書:能碰上改變你人生的書是幸福的
郝明義的新書《他們説》,講的是各種書與人的故事。該書以郝明義與詹宏志、南方朔、黃仁宇、杉浦康平等文化、出版界傑出人物的訪談為藍本,彙編了十位愛書人關於書及人生的精闢觀點和故事。郝明義希望通過這些故事,鼓勵人們向自己佩服的人看齊,從而展示書籍對生命的影響力。“有這樣一本書,你的人生因它的出現而不同。能碰見這種書的人是幸福的。”
另一本《故事》以回憶為主題,寫他自己18歲以前的成長過程。他説自己成長過程裏最受益的有三點:一是遇到的老師不同於現在填鴨式教育的老師,沒有在知識方面過度拘泥,而是教會他面對環境與自我的勇氣,思考與表達自己的邏輯,和喜歡閱讀、親自尋找知識的能力,這些才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二是朋友。三是父母。朋友和父母的愛,讓他從未對這個世界産生絲毫畏懼,對一切都充滿嚮往。
關於閱讀:通過閱讀能找到人生方向
作為多年的讀書愛好者和資深出版人,郝明義自然對“閱讀”二字,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在他看來,閱讀就是“閱歷+讀書”。閱讀的狹義定義是閱讀一本書,廣義定義是閱讀整個世界。其中包括了旅行,包括了跟某人談話,包括了戀愛,包括了各種東西。生活中經歷的點滴小事兒,都對經歷者有著無限的意義,有很多事情的意義直到很多年之後才能體會到。
近年來,數字閱讀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談到數字閱讀,郝明義表示,自己非但不排斥,反而還很喜歡。“數字出版,就像走路和汽車的關係,它能很快地帶你到要去的地方,但不可能走到哪兒都開車。”
然而,郝明義還是倡導大家多讀傳統書。“讀一本書的過程,就是跟作者交談的過程。可能作者一輩子只想告訴你這一件事,這件事你只用了三五個小時就已經掌握了。這是碎片化、零碎化的東西沒法打造的。
具體來説如何讀書?郝明義認為,閱讀就像飲食,要吃主食,但不但要吃太飽,大閘蟹來了也要吃吃,還要有水果,蔬菜,甜點,情人節來了要吃吃牛排。維持均衡的飲食,進而再發展成什麼樣的特別的飲食習慣。而在閱讀期間,一定要認真對待,要真正地思考,怎麼透過書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另外,把書讀完也是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