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銀發族”如何養老?

時間:2013-03-11 09:29   來源:人民網

  在臺北搭計程車,會發現不少司機是“銀發族”。記者曾向一位林師傅請教過這個問題。林師傅今年67歲,他説退休後就開計程車,已3年多了,“雖然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拿到3500元(新台幣,下同)的養老金,我有89歲的老母親需要奉養,又不想給兒女增加太多負擔,所以才重新工作。” 

  像林先生這樣還在工作的“銀發族”在臺灣有近百萬。進入老齡社會,加上少子化的問題,“銀發族”如何養老、如何讓“銀發族”老有所養,成為個人和社會都不得不思考的現實問題。 

  養老需要更多選擇 

  65歲以後,按月領取養老金是臺灣“銀發族”的主要養老選項。 

  目前臺灣約有250多萬老人領取各種形式的養老金:軍(人)公(務員)教(師)等公職人員領取退休金;私營單位員工、個體經營者、計程車司機等沒有僱主的勞工加入勞保基金;農民領取老農津貼……臺灣老人福利協會理事長陳德光介紹説,勞保的參保人數有近千萬,是臺灣覆蓋人群最大的險種。這種養老險的保費由被保險人分擔20%、企業分擔70%、政府補貼10%,退休後收入的高低,主要由平時所投保費多少決定。 

  在臺灣,“銀發族”養老仍被視為公益性、福利性産業,政策上給予不少支援。但去年10月,臺媒爆出勞保基金支出大於收入,15年後將破産,話題不斷發酵。 

  如何構築養老保障網,成為今年島內民眾最關注的民生議題。今年1月30日,臺當局公佈養老金改革草案,重點解決養老基金如何永續經營以及基金已造成的缺口,臺灣財政如何來填補。可是,即使如此,島內一項最新調查仍證實,65歲以上的255萬“銀發族”中有將近四成還在工作,為了經濟因素繼續工作者達68.4%。“銀發族”養老顯然需要更多選項,如何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新的政策努力方向。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