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62歲的陳伯伯對這幾個月的物價報道特別有感,跑一趟超市,看到吃的用的全面皆漲,但銀行存款利息卻只有1%出頭。回想起20年前定存近10%的歲月,他嘆了口氣:“省著點花咯!”
陳伯伯回憶,2002年從臺電退休時,退休金加積蓄有600萬元存款(新台幣,下同),每年約可領16、7萬元利息,現在只剩下8萬元,幾近腰斬。退休老本還能撐多久,他直言“沒把握”。
退休後,陳伯伯每月生活支出約3萬元,一年要36萬元,600萬元存款可支應16年。但因負利率(以今年實質利率負0.55%計算),600萬元存款的利息頓時少了3.3萬元,等於吃掉一個月的生活費。
陳伯伯説,錢愈存愈薄,只好省著點花,以前規劃每年帶家中3個孩子出境一趟,現在改2年一次,且“日內瓦變成日本、巴黎變峇裏島”,週末也減少上館子的頻率。
而年輕一族因“把錢存在銀行能幹嘛”的觀念使然,寧可當月光族或累積一筆可觀積蓄後,大方地一次花掉。
今年31歲的林伯達在連鎖百貨公司擔任行銷企劃,平時靠吃美食街果腹,剛出社會那幾年,他是個月光族,每年總會出境玩一、兩趟,以日本及東南亞為主。但近年策略轉彎,打算好好存錢。
“我明年要去歐洲玩!”林伯達説,他早就不奢望錢存在銀行能夠生多少利息,沒什麼好計較的,因為少得可憐,還不如去想怎麼多賺點錢,或有什麼高報酬投資管道比較實際些。
林伯達説,每次看到“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能買房”的新聞,他就覺得“我幹嘛要不吃不喝?”畢竟賺錢是為了享受人生,趁能賺、能花時把錢花在刀口上,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