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傳教士馬偕中文版日記首出版 在臺共拔2.1萬顆牙

時間:2012-03-14 0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1872年3月9日,加拿大長老會傳教士馬偕搭船抵達淡水。他在日記中寫道:“被這個地方深深感動,我立即下定決心,這就是一直在等待我的宣教區。”從這天起,馬偕以淡水為家,展開長達29年的傳教生涯。

  馬偕不僅創辦臺灣北部基督教長老會,還創立淡水馬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前身)、牛津學堂(真理大學前身)、淡水女學堂(淡江中學前身)等。《馬偕日記》首部完整中文譯本出版。

  《馬偕日記》從1871年11月馬偕搭美利堅號前往淡水,一直記到1901年2月他罹患喉癌為止。真理大學校史館館長黃奉銘表示,這部日記以英文撰寫,原由馬偕的孫子帶回加拿大典藏,1996年捐給真理大學校史館典藏。今年是馬偕赴臺140年紀念,真理大學決定將完整日記手稿翻譯出版。

  馬偕傳教初期,以拔牙與治瘧疾闖出名氣。他在日記中記述自己和助手一天可拔700顆牙,“人還沒到就有熱烈的歡迎聲在前面,大批的人從遠方來拔牙。”每年年末,馬偕會在日記本記上這一年走了多少英里路、拔了幾顆牙。據馬偕統計,他在臺灣總共拔了2.1萬顆牙齒。

  馬偕在臺娶妻生子,並曾帶著家人回到加拿大。他們自加拿大返回臺灣島後,帶回臺灣地區居民不曾見過的自行車。1895年11月,馬偕偕同子女在淡水騎單車,他在日記中寫此行沿途“群眾跟隨”。這可能是自行車第一次在臺灣出現。

  馬偕日記中記載許多他對臺灣自然生態的觀察。黃奉銘説,馬偕引進許多植物品種到臺灣,如九重葛、四季豆。據説學生看到四季豆問這是什麼,馬偕回答“Bean(豆子英語)”,四季豆的閩南語別名“敏豆”(閩南語“敏”音近bean)便由此而來。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