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為了讓小學生吃到更優質、更豐富的營養午餐,臺中市長胡志強13日于市政會議中再度宣誓以孩子為第一、讓孩子吃好一些的決心,並以“吃在地、食當季”為理念,讓小朋友不但能吃到營養美味的午餐,也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因此而加深對故鄉事物的美好印象。
胡志強日前于全市校長會議中,表達讓孩子吃得更好一點的期待,今日市政會議中更進一步指出,以價格高低決定採買營養午餐的食材,往往無法避免廠商“愈便宜愈好”的心態,如同軍中伙食一樣,往往食材較為便宜,一不小心就會出傷到健康,但畢竟小朋友的抵抗力無法與已成年的軍人相比,因此,是否可以研究以最有利標或其他方式,讓小朋友有機會吃到更優質、更營養的食材,就算市府必然增加財政負擔,也是要考慮的。
“讓孩子吃好一點!”胡市長説,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一定都希望能長得快、長得好、長得快樂,除了教育外,吃也很重要。而大臺中各區就有很多很好的食材,例如外埔區有一家牧場生産“海藻豬”,在飼料中加進海藻,油脂如同魚油一樣的清澈,使得豬肉中富含Omega 3,令他印象深刻,值得好好推廣。
“吃在地、食當季”,胡志強説,小朋友如果常吃臺中優良的食材,例如大安的豬肉、大甲的芋頭、清水的韭黃、沙鹿的地瓜、霧峰的香米等,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故鄉的事物産生美好的印象,這也是一種教育。
副市長蔡炳坤也説,包括農業局推動優良農産品産銷履歷,以及經發局所屬三大市場的農産品供應等問題,市府都必須加以整合,之後再與教育局研究如何讓各小學採買營養午餐的契約,落實採用本地優良食材,讓小朋友吃好一點。
在正式改善營養午餐前,胡志強認為各公私立小學可以比賽,透過獎金的鼓勵,看哪個學校營養午餐辦得最好。而教育局營養師的人力不足,也必須再加強。
胡志強説,臺中市已是“直轄市”的格局,在大臺中12項旗艦計劃之外,他還要在未來幾年內同步再加入其他計劃,其中之一就是改善營養午餐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