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海觀察:一位大陸記者眼中的2012台灣選戰

時間:2012-02-15 13:01   來源:人民網

  選前一週:

  1月9日中午十二點,國航飛機降落臺北桃園機場。兩年沒來臺灣,機場似乎還是老樣子,返鄉投票的人潮尚未出現,也看不到與選舉有關的文宣,計程車司機也不評論選情,平靜得不像有大事要發生。

  此時,距臺灣2012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還有一週。只有從媒體可以感受到,在這選前最後的黃金周,參選的三組候選人都開始了最後的衝刺。電視、報紙密密麻麻幾乎全是候選人的掃街拜票活動。馬英九一天橫掃北中南,蔡英文一氣掃蕩十幾個菜市場。相對來説,宋楚瑜的活動沒那麼密集,但也天天有。各家電視臺從下午到晚上的政論節目裏,黑壓壓一片名嘴人頭,一場節目的人數是幾年前的數倍,不知是常態還是選舉“特供”。名嘴們坐得親密無間,但觀點針鋒相對,現場火花四濺。

  幾天的觀察下來,初步印象如下:

  1、選情較冷。冷熱是相對而言的,參照係是此前的幾次選舉。如果你每天出沒夜市、社區活動中心等造勢場合,自然少不了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的熱鬧場面。但此次選舉造勢活動似乎特別注意了不擾民和環保,宣傳車出沒的時間與老百姓的上班時間相若,許多“立委”把放鞭炮改成了放錄音。在筆者所住的信義區,除了遠遠飄來的宣傳車喇叭聲,幾乎感覺不到選舉的氣氛。計程車司機不像過去那樣一邊開車一邊聽廣播關心著選情,你打車要去造勢活動現場,他還要反問你一聲:今天有造勢活動嗎?

  2、熱詞疊出。臺灣歷次選舉下來,産生過不少熱詞,什麼奧步啦、棄保啦。這一次選舉涌現出的高頻詞彙,又極大地豐富了選舉熱詞庫。馬糞(馬英九的粉絲)這回不叫馬糞了,叫愛馬仕,諸如大小S、林青霞,都自封“愛馬仕”。“愛馬”程度比“愛馬仕”低一個等級的,叫“馬友友”,顧名思義,對馬英九友好的人士,諸如郭臺銘、王雪紅、賴聲川,都被媒體稱為“馬友友”。而“馬友友”們的公司股票,則被稱為“馬友友”概念股。估計遠在大洋彼岸的大提琴家馬友友,耳根子已經爛掉了。

  另一個新熱詞:刺客。所謂刺客,當然取其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意,意指派出己方幹將深入敵方大本營參選,明知勝算不大,但能拉下幾票是幾票。藍綠陣營各自都派出了刺客深入敵營,藍營的刺客鄭麗文、蘇俊賓、陳以真以政治圈的標準都算俊男靚女,雖然最後未能勝出,但也只輸萬把票左右,被稱為選得很漂亮。以他們刺客的身份,也可以説是“死”得很漂亮。當然這些“死”得很漂亮的刺客最後並不只是在國民黨的青史留名而已,上頭自有安排,主播出身的陳以真就在勝選後被安排到了青輔會(相當於咱們的團中央吧)擔任主委,此是後話。

  不過,所有這些熱詞都比不上這個詞熱----那就是“九二共識”!説報紙、電視言必稱“九二共識”一點不為過,搞得我不時恍神以為置身國臺辦記者會。事後,臺灣名嘴們將國民黨的勝出稱為“九二共識”的勝利,但“九二共識”究竟是什麼?民進黨為什麼不承認“九二共識”?對於臺灣一般老百姓來説,可能還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九二共識”是什麼可能不清楚,但有一個詞臺灣的老百姓一定牢牢地記住了,那就是“毅中各表”。爆料天王邱毅和復仇王子陳致中的這場“毅中各表”跨區辯論,雙方均抓住對方弱點互相攻擊,但對於彼此的質問皆不正面回答,確實是“毅中各表”。這場辯論創下極高收視率,但兩位主角卻在選戰中雙雙敗北。此亦是後話。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