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通社報道,臺灣民眾接待朋友逛夜市,面對各種類小吃,都會苦惱該如何解釋,臺北市寧夏夜市的攤車招牌,最近悄悄“換新裝”,不僅背景變得一致,小吃名稱也多了英語翻譯,年底前將全面更換完成,將是臺北市第一個整體實施雙語的小吃夜市。
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總幹事林定國表示,近幾年來,造訪寧夏夜市的觀光客漸增,遊客光憑小吃外貌,根本猜不出內容物為何,為打造友善用餐環境,經過半年籌劃,決定向市場處申請經費更換雙語招牌。
新式招牌為黃、白色底,左上方有個特色標誌,底部為紅色大燈籠,代表華燈初上的夜市景象,上頭寫著“寧夏”二字,兩旁有“雙龍”,象徵夜市兩側攤商,雙龍嘴邊有顆圓珠,代表小吃發源地建成圓環,也象意謂“雙龍搶珠”;遠看就像大肚蟾蜍,盼能“招財咬金”。
由於招牌空間有限,只有店名、主商品名稱有英文名稱,臺北市市場處參考當局“經濟部”編印的“市集英語一路發”手冊譯出,其餘産品仍以中文標示,目前夜市內約有8成攤商已換上新招牌。
林定國指出,過去夜攤形式不一,現在新招牌增設號碼,如同街區號碼編排,兩側攤商一單一雙,民眾不用再憑記憶中的“美食地圖”,可按圖索驥;更換新招牌後,也要求攤商全面使用免洗碗筷,強調“環保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