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寫真:精神病患復健之路 庇護工場送“陽光”

時間:2011-11-22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28歲的“哈哈”,是臺北榮總醫院精神部的一位患者,而近一年來,臺北榮總醫院庇護工場提供的一份工作,成為他生活重要的內容。

  “哈哈每天都提早一個小時上班,從不缺席遲到”,在21日臺北榮總醫院庇護工場營運中心開幕式上,庇護工場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哈哈”的故事,即使在颱風天,“哈哈”也時刻留意電視機和電話,生怕錯過上班的資訊。

  庇護工場是近年來在臺灣逐漸興起的,為具工作能力和工作需求身心障礙者,提供技能學習機會以及就業機會的場所。

  六七年前,庇護工場在臺灣出現,還不為一般民眾所了解。臺北榮總醫院院長林芳鬱説,幾年前他看見榮總醫院成立庇護工場的時候,還吃驚地想:醫院已經辦起工廠了?但經過社會各界努力,到今年初,島內已有百餘家運營中的庇護工場,就業的身心障礙者達1000余人。而其成效,也漸為民眾所認知。

  而在今日,臺北榮總的庇護工場又進一步成立了營運中心,臺北榮總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李瑩喬主任説,這將為臺北榮總的精神病患通過庇護工場復健,提供更充足的空間。

  李瑩喬告訴記者,就業對精神病患十分重要,通過就業,可以令精神病患恢復認知功能,增加人際互動,找回自身價值,亦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臺北榮總早在2001年便設立行動便利超市,精神病患在其中可以從事販售、補貨、出入貨等工作。近年來,臺北榮總又陸續成立茶飲美食屋和清潔工作隊,令病患可以在其中向就業輔導人員學習餐飲製作、販賣,還推薦病患去校園和周邊住戶從事清潔工作。病患既由此掌握工作技能,也得到和社會充分接觸的機會。

  李瑩喬説,在庇護工場中,“哈哈”性格開朗,成為同事的“開心果”,且原本他每天只能從事半天的掃地工作,如今卻已可以一週支援一天的全天工作。李主任相信,“哈哈”未來可以更進步甚至有希望回歸社會。

  根據統計,歷年來,臺北榮總庇護工場已推介近500名病患進入庇護職場甚至一般工作領域。臺北榮總精神部的辜醫師告訴記者,僅近兩年,就有7位在庇護工場工作的病患,轉往社區化就業。而在病患轉往社區就業甚至返回一般職場後,依然有就業輔導人員對他們進行定期的聯絡和輔導。

  李瑩喬亦承認,雖然勞工部門對庇護工場有經費支援,且目前已達到一年800多萬元新台幣,但經費的不足,依然是庇護工場擴大的一大限制。

  針對此問題,臺灣各界亦作出積極努力。臺商卓先生介紹,他在新北市也開設有庇護工場,有40多位身心殘障人士在此學習和製作食品包裝。他為這些製成品專門設計LOGO,以一個美麗的天使標誌,吸引不少愛心人士購買。另據記者了解,彰化縣政府經常舉辦身心障礙者産品展示會,並將他們的産品列為優先採購物品,取得不俗效果。

  就在21日的營運中心開幕式上,庇護工場的精神病患們,展示了他們製作的松仁餅乾、瓜子肉炒飯等精美食品。庇護工場的王女士還被授予本年度臺北市勞工局身心障礙優秀員工榮譽。接過錦旗時,她開朗陽光的笑容,充溢臉龐。(中新社記者 陳悅 董會峰)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