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百姓故事:傳承客家文化的“柿餅世家”

時間:2011-10-21 13:38   來源:新華網

  客家人劉理鑑一家在新竹縣新埔鎮旱坑裏經營著家傳四代有百餘年曆史的柿餅店。

  一家人有一個共同的記憶——孩童時,在農忙的季節,淩晨兩點就被大人叫醒,幫忙給柿子削皮,直到六、七點鐘把削好的柿子放到架子上準備日曬後,才能去上學。

  製作柿餅是客家人的傳統——客家人為了過冬和遷徙的需要,習慣在農作物豐收之後將它們製作成可供長期儲存的乾糧,柿餅就是當中的一種。

  新竹縣素有“風城”之名,每年秋季開始季風強勁。而位於新竹縣東北端的新埔鎮,獨特的丘陵地形,形成了這裡乾燥少雨的氣候,再加上每年都會到訪的勁風,使得當地非常適合風乾和生産柿餅。直到今天,新埔鎮仍是臺灣規模較大的柿餅製造中心。

  “我們家從祖父開始就在這裡經營這家柿餅老店了。”劉理鑑告訴記者。作為柿餅店的第三代傳人,他已經經營柿餅店整整30載了。

  選果、去蒂、削皮、碳烤、日曬、捻壓、殺菌……,小小一顆柿餅,中間的工序卻很是考究。每年從九月開始到次年一月都是當地人製作柿餅的繁忙季節。

  劉理鑑説,製作柿餅是十分辛苦的行業。繁忙的季節裏,他雇傭了八名附近的客家人。儘管有了機器的輔助和工人的幫忙,可每天為2400-2600斤柿子削皮,碳烤和日曬,仍然是十分繁重的任務。

  “我的原則是照客家老方來生産、按規矩來,決不偷工減料,要保持客家柿餅原有的風味和甜度。”劉理鑑説。

  劉家的柿餅店現在名為“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每到秋天,成千上萬顆曬在架子上的黃橙橙的柿子,在周圍的綠樹和藍天掩映下,讓遊客能感受到滿滿的豐收的喜悅。客家婦女身著鮮艷的客家服裝忙碌在柿子架間,成為攝影愛好者鏡頭中獨特的風景。

  到今天,劉家的柿餅店主營兩項業務:一是傳統的柿餅製作;二是觀光業。在秋天的週末,小小的柿餅店一天接待數百甚至上千的遊客,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也來申請在這裡做現場教學。

  劉家的人會在現場教授孩子們很多做柿餅過程中有意思的細節。“我們很珍惜這些與遊客和學生互動的機會,因為製作柿餅和與遊客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對客家文化的一種傳承。客家人勤勞、誠懇、熱情,希望這些都能在我們的柿餅製作和DIY教學中傳遞出來。”劉理鑑的兒子劉彥君説。

  劉理鑑父子還十分關心大陸柿餅行業的發展。劉理鑑説,大陸和臺灣製作的柿餅各有特點。比如大陸用來做柿餅的柿子成熟度就更好。另外,今年以來也有大陸一些城市農業部門的人前來參觀,大陸的柿餅廠家也有找劉理鑑聯絡,希望他到大陸去做技術顧問。

  “製作柿餅的技術本來就來自大陸,很高興直到今天,小小的柿餅依舊連接著兩岸。”劉理鑑説。(記者 孟娜)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