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東少數民族部落傳奇:為漂流木插上翅膀

時間:2011-09-23 08:43   來源:新華網

  臺東都蘭部落的阿美人有一個傳説,祖先會為客死他鄉的亡靈插上一對翅膀,讓族人的靈魂不管天高路遠、山海相隔都能夠飛回故鄉安息。

  在臺東都蘭糖廠改建成的藝文特區“都蘭那邊”,我見到阿美人木雕家希巨蘇飛的作品。最震撼的是一組名為“回家的路”、肋下生雙翼的老兵塑像。

  這組塑像的靈感起源來自阿美的古老神話。希巨蘇飛告訴記者,1946年前後,都蘭部落阿美人有近60人正屆巴格隆噯(阿美人的成年禮)的年齡,就被騙到大陸打國共內戰。開放臺籍老兵返鄉後,有十多位族人回到家鄉,更多的人則留在大陸,許多人戰死沙場,許多人再無音訊。

  阿美是臺灣少數民族中的一支族群,分佈于臺灣臺東縣、花蓮縣和屏東縣境內,總人口約18萬,是臺灣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

  聽老前輩們談起過往,希巨蘇飛決定要喚起人們重視這被遺忘的歷史。他和臺灣導演湯湘竹在兩岸各地搜尋當年的阿美老兵訪談,留下珍貴的口述歷史紀錄片。

  阿美人男性年滿13歲就送入少年會所集訓,每3年通過一次體能試驗,才晉陞更高一級的年齡階級,但希巨蘇飛採訪的這些老兵的人生中絕大部分歲月已經錯過進階。

  他們的黃金歲月中錯過的還有阿美盛大的豐年祭、播種祭、捕魚祭和海祭;漸漸淡出記憶的還有阿美古調、甚至語言。採訪過程中,這些老兵言及此數度哽咽。

  “我去採訪、記錄他們的故事,是希望他們知道,有人記得他們的眼淚。”希巨蘇飛説,他在作品中為老兵們安上翅膀,寓意那些當年戰死沙場或客死他鄉的族人可以依循祖靈的煙,找到回家的路。

  但希巨蘇飛的作品中不僅僅有傷痛和哀悼,還有和解和希望。作品中有一座墳,雕刻著頭像,一隻翅膀從墳中拔地而起。他説,在參訪大陸的一個老兵墓園時突然想到,也許其中葬下的也有當年國民黨的士兵。

  他期待昔日的對手九泉之下相遇能夠一笑泯恩仇,舊日的戰爭能讓人珍視今天的和平。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希巨蘇飛作品原料幾乎都是海邊撿來的漂流木。他表示,臺灣主管部門規定,如果一個月內沒有清理乾淨的漂流木,就可以開放民眾去撿。運氣好能撿到檜木,差一點是櫸木。

  把木頭撿回來清理乾淨,用電鋸刻出模型再進行雕琢,希巨蘇飛完成一件作品至少要一週時間。他偏愛直接呈現鏈鋸的痕跡,較少注重工藝的細緻、打磨、修飾,因為古樸粗糙的質感往往更能傳遞感情。

  希巨蘇飛打算完成20個“回家的路”的塑像,但是大量創作時間被做桌椅佔用。

  “我的一些雕像放在這裡十幾年了也沒人買,做桌子能賣3萬元(新台幣,下同),椅子能賣5000塊。”希巨蘇飛表示,做桌椅做久了真的很煩,因為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但還要顧生活。

  和大部分少數民族青年紛紛奔往大都市不同,希巨蘇飛從28歲起就選擇留在部落。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在創作木雕之餘,還發掘廢棄的糖廠為“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邀請藝術同好在此創作;創辦“都蘭山劇團”,用戲劇表演的方式傳遞阿美人的民族文化。

  在網路上點擊率頗高的有希巨蘇飛演唱的一首名叫《WU BI TA》(阿美語,意為等待)的歌。歌中唱到:“一個詩人的傳説,一個藝術家的夢。”

  為漂流木插上翅膀,讓他們放飛歷史的傷痛,迎接明天的曙光,正是藝術家希巨蘇飛的夢。(記者 李寒芳 孟娜)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