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印象:不一樣的臺灣清明節

時間:2011-04-06 10:58   來源:福建日報

  清明時節,臺灣放了四天長假,人們紛紛回鄉掃墓,追思先人。而與大陸不同的是,臺灣從墓園到喪葬形式等都已漸趨現代。

  種櫻引蝶 打造最美麗墓園

  和傳統墓園一貫呈現出的陰鬱印象不同,臺灣不論是墓地或是納骨塔,都力求給人整潔明亮的全新感受。如今的墓園多位於背山面海、景色優美的郊區,整體外觀造型也十分現代,氛圍輕鬆而溫馨。

  興建者甚至不惜重金邀請各界知名藝術家參與設計墓園,共同打造一所藝術殿堂。以新竹關西天陵為例,在外觀上,採用如希臘神殿的造型設計,園區內有數十座大型手工漢白玉人像雕塑,周圍花木扶疏,除了清明掃墓時節讓人回憶過往者外,更可讓世代子孫心生親近。

  最著名的莫過於龍岩人本陵園在2009年聘請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墓園。墓園主體建築是一個直徑長達81米的巨大水盤,周圍有高12米、寬90米的水瀑,還有大面積的吉野櫻花。之所以選擇櫻花,是因為櫻花跟人類一樣,平均壽命有90年,就像人一生會經歷生老病死。同時墓園還營造吸引蝴蝶遷徙進駐的環境,打造生態墓園。未來園區內還將規劃興建美術館。整個墓園建成需要8到10年的時間,預計花費近百億。安藤忠雄曾表示,他希望讓全世界的人一想到最棒的墓園,就會想到臺北。

  拋撒植存 環保葬漸成潮流

  臺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殯葬設施用地不足始終是一大問題。臺灣法鼓山聖嚴法師過世後,選擇樹葬植存,歸於塵土,讓環保葬知名度大增。隨著社會風氣開放,臺灣人對於死後回歸自然的“環保葬”接受程度也比過去提高不少。讓先人的生命,在大自然裏延續,不但能節約治喪費用,更留下美麗的生存空間給後代子孫。

  現在,臺灣環保葬包括骨灰海上拋撒或植存,植存即樹葬或花葬。臺灣火化率已經突破九成。臺北市政府自2003年開始推動環保葬 ,在金山富德公墓規劃樹葬區“咏愛園”,目前已經有2000多名逝者在此安息。

  同時,每年5月,富德公墓還會舉行聯合海葬,現已完成了1500多名逝者回歸大海的心願。而為了不讓後人覺得無所憑吊,海葬結束後,家屬還可以得到一張小卡片,上面寫的是海葬時骨灰拋撒的經緯度,親屬往後也可以出海追思。

  “內政部”民政司負責人表示,自2003年起積極推動舊墓更新與環保多元葬後,墓園開始大量植栽,平均每1株樹每年即可吸收11~18公斤的二氧化碳,對減緩全球暖化,環境永續發展亦具正面成效。

  500億市場 吸引年輕人加入

  臺灣目前年死亡率在千分之六左右,每年去世人數約近13萬人。依“內政部”統計每名過世者平均殯葬費用3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其中包括喪禮的費用約20萬元,以及靈骨塔位的費用約10萬元。一年殯葬業營業額就有500億元。臺灣65歲老年人口數已高達8.5%以上,加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未來10年的殯葬市場將呈現倍數成長。

  基於此,近幾年,臺灣殯葬業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加入。近幾年求職者中,出現不少碩士以上高學歷與職場專業經理人,投入殯葬禮儀師工作。相對高薪是主要因素之一,殯葬禮儀師一般領取基本底薪約2.5萬元,資深禮儀師月薪在8萬元以上。

  加入禮儀師行列不但需要至少12個月的培訓期與層層關卡考核。目前,臺灣業者對殯葬禮儀師的任用資格多為大專以上學歷,約28-45歲者居多。此外,還必須通過體能、儀態、談吐等測驗,錄取率僅有10%左右。(記者 陳夢婕)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