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北寫真:傳統清明亦面向未來

時間:2011-04-06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幾天臺北的天氣呼應著唐人杜牧的詩句。在這個中國人傳統的祭祖掃墓的日子,臺灣民眾紛紛帶著鮮花與果品上山,緬懷故去的親人。

  清晨5點半,就已有人披著露水來到陽明山,乘坐客運公司提供的免費接駁車前往山上的公墓。

  臺北市清明免費接駁車模式已經運作了八、九年,既方便民眾又緩解交通壓力。今年從3月19日開始至4月5日,由市政當局出資650萬元新台幣,客運公司派出137輛大巴車,開通5條接駁線路,運送人次預計將達62萬。此外,接駁車轉運站還提供免費熱薑茶、出借掃墓工具等服務。

  上午8點40分,臺北市長郝龍斌來到陽明山接駁車站,和市民一同乘車來到陽明山靈骨樓,作為主祭人舉行了清明節春祭孝親報恩法會。進香、獻花、獻果、獻茗,禮儀師恭讀祭文,三鞠躬——嚴格遵循傳統的祭祀禮儀。

  在五指山上的公墓,李先生兄弟三人帶著各自的兒女一起來為父母掃墓,他們擺放好獻花和點心,細細地打掃墓冢。“父親是山東人,1949年9月來臺,開放探親後他們曾多次回到老家,祭掃祖墳。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我們應該延續下去。”他如是説。

  近年來,每逢清明將至,臺灣的相關部門都呼籲民眾環保過清明,從殯葬形式到祭祀方式,都提倡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據統計,臺灣殯葬的火化率已從18年前的45%提升至去年的90%,而從2003年至今,採取骨灰樹葬、灑葬和海葬等環保殯葬方式的也超過6000名。臺灣有不少名人,包括已故的聖嚴法師、舞蹈家羅曼菲、作家柏楊、導演李安的父親李升等,就選擇了環保葬。

  在祭祀方面,環保部門大力呼籲民眾不要焚燒紙錢、香燭,以免污染空氣:“一束鮮花、一個鞠躬,就足以表達對先人慎終追遠之意,重新還給祖先一個乾淨清新的居住環境。”寫著“一人一柱香,環保又健康”、“金銀紙集中焚燒”的橫幅被挂在公墓祭祀棚的明顯位置,也得到民眾的積極響應。

  臺北、臺南、高雄、宜蘭和金門等縣市政府還提供“生命紀念網”,讓民眾通過網路追思祭拜。但不少民眾表示,還是更願意走進墓園看望親人。

  有殯葬業者趕搭時尚潮流,出售紙扎的筆記型電腦、iphone手機、化粧品等等,民眾對此褒貶不一。

  中華民族清明祭祖的傳統在兩岸不斷傳承光大的同時,也為留子孫後代一片藍天而悄然改變著方式。(中新社記者 路梅)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