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期練習日本劍道的李登輝(資料圖)
文章摘自《替李登輝卸粧》 作者:徐淵濤 出版;九州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臺灣光復五十五週年前夕,天空籠罩在深秋的陰霾氛圍下,數百名五十年代的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齊聚在臺北市青年公園,為五十年代死於白色恐怖血腥鎮壓的難友虔誠默哀。當低沉而哀傷的《安息歌》樂聲緩緩響起時,許多當年曾經飽受白色恐怖迫害的政治受難者和殉難者家屬,眼眶不自覺泛滲出淚水。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
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的血照亮著路
指引我們向前走
你是民族的光榮
你為愛國而犧牲
冬天有淒涼的風
卻是春天的搖籃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
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的血照亮著路
我們繼續向前走
五十年代的國民黨政府逮捕共産黨分子執行槍決時,據説關在牢裏未被處決的倖存者都會默默唱起這首《安息歌》,為他們即將決別的同志送行。這讓我不禁回想起五十二年前,當李登輝和中國共産黨告別,頭也不回地宣佈退黨後,情報機關的偵騎衝進他同志聚會的房舍,於是,原本和他同組的同志們,不是紛紛被送入監牢,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就是先後被送到臺北馬場町,執行槍決;幸運些的同志,也必須被迫亡命天涯,和臺灣的親人生離死別。當他昔日的同志們唱著《安息歌》為彼此送行時,李登輝卻日漸飛黃騰達。
當馬場町的槍聲響起,命運之神已經改變了李登輝的一生。他以為這段往事即將隨著槍聲永遠被埋葬在歷史的灰燼裏,因為倒在血泊中的同志再也不能活轉過來譴責陽間一手遮天、掩蓋歷史真相的人。
而即使僥倖存活下來的同志們,只要強者一朝權在手,諒你也不敢講出歷史真相。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有幸造訪到一位曾經參加臺共,並且和李登輝同一個黨組織的長輩,他親口告訴我李登輝加入共産黨,最後脫離中國共産黨的全部經過。在這位長輩的詳細敘述下,我終於對李登輝白色恐怖時代的政治歷程,有了全面性的詳細了解。
李登輝的“入黨自傳”(此處之“入黨”係指加入中共的黨組織而言),是透過臺共成員李薰山交上去並經組織批准的。據我具體的了解,李登輝加入共産黨的介紹人,就是這位李薰山;至於後來海外一份媒體報道稱,李登輝加入共産黨的入黨介紹人是吳克泰,是不正確的。經過我後續的不斷查訪,終於對李登輝從加入中國共産黨,到他退出中共的整個過程,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相信這些資料對各界研究早年李登輝、深入理解李登輝,會有第一手且最直接的幫助。
李登輝于一九四六年自日本返回臺灣後,隨即進入臺灣大學就讀農學院農業經濟係。成長于日本殖民地臺灣,年長時負笈日本,習慣了法治社會的常規,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李登輝,回臺後目睹來臺灣接收之國民黨軍政人員的倒行逆施、腐敗貪婪、無惡不作,不但對國民黨政權印象極端惡劣,更對當年來臺之外省軍政官員及各省人民甚覺嫌惡。
而真正啟動李登輝加入共産黨的關鍵,則是他因緣際會結識了李蒼降、陳炳基、林如堉等人。對爾等力主改革國政弊端的滿腔熱血,和對外省軍政人員來臺倒行逆施、橫徵暴斂的深惡痛絕,更有共鳴之處。
李蒼降,家裏是臺北蘆州望族,臺北二中畢業,日據時代中學五年級時,因參加抗日活動,被日本殖民政府逮捕,入獄三年余,直到臺灣光復後才出獄。李蒼降係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委李友邦的侄兒,而李友邦係光復初期炙手可熱之“半山”,是當時名聲響噹噹的人物,甚得蔣經國寵信,故而安插來臺擔任臺灣省黨部主委,似有為蔣太子來臺“卡位”之態勢。可惜,李友邦因涉及“通共”案,于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後,被當局綁赴南京,入獄至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被國民黨政府當局槍斃。
早先,李友邦有心培植李蒼降這位晚輩,特地在光復後送他到中國大陸杭州讀高中。“二二八事跡”後,李蒼降從大陸匆匆束裝返臺,叔叔涉案繫獄,悲憤之情使他對國民黨政府觀念丕變。李登輝偶然間得識年紀較他輕的李蒼降,得知李蒼降的特殊背景與際遇,兩相攀談,反對國民黨政府和不滿現狀的理念都頗為投契,為同志友誼奠定了基礎。李登輝私下認為,雖然李友邦已被當局逮捕入獄,李蒼降在國民黨政府內斷無前途可言,但以李友邦在國民黨內的舊關係,加上李蒼降本身亦曾係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成員(李蒼降加入“三青糰”,適值其叔李友邦擔任“三青糰”臺灣省支團部主任之職),上層關係良好,更何況,李家是臺北蘆洲望族既是名門之後,攀附於他,日後諒必大有可為。
陳炳基年紀比李登輝小,稍早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已經加入共産黨,算是這幾個人當中在共産黨內的黨齡資格較老的一位。李登輝“入黨”,陳炳基實際上亦扮演了催化的角色。在初步的組織活動中,陳炳基也是相當活躍的靈魂人物。嚴格講起來,早先陳炳基的家世背景也不是“無産階級”,而他是一位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熱血青年,因抗日而加入最早的臺共組織。陳炳基籍隸臺北,父親是臺北“盛振布店”店東,算是臺北迪化街一帶的望族,主要經營布莊買賣,頗有積攢,家境尚稱富裕。日據時代,陳炳基因欲偷渡至大陸參加抗日,知名女醫師謝娥曾予資助,可惜因事機不密,被日本憲兵拘捕入獄。臺灣光復後出獄,日本東京爆發著名的“澀谷慘案”,日本當局任由日本暴徒殘殺臺灣同胞,並不準臺灣商人在日本澀谷經商,以免臺灣人搶日本商人的生意,日本警察竟將十幾位臺灣商人強行遣送回臺灣。此事發生後,引起臺灣輿論界的強烈抗議。陳炳基即利用臺共黨組織,舉行遊行活動,引起國民黨政府關注,成為當年政府極感頭痛的激進青年之一。
林如堉,臺北板橋人,畢業于上海同文學院。
李登輝認為李蒼降、陳炳基等人都是值得結交的益友。以李登輝早在日本時期即留心社會主義的淵源,他和陳炳基訂交後,應已隱約感覺陳炳基可能是共産黨員。基於各種理想和現實的因素,李登輝很自然地和李蒼降、陳炳基、林如堉等人形影不離,結成共存共榮的同志關係。
基於壯大組織的想法,又發覺包括李蒼降、林如堉、李登輝在內的朋友,都對政府當局極端不滿,陳炳基知道時機已臻成熟,遂積極激勵李蒼降、林如堉、李登輝等人能在適當時機加入黨組織。
此時,中國大陸的時局亦愈來愈緊張,國共戰爭的硝煙逐漸瀰漫全中國。一九四六年二十月二十四日,發生北大女學生沈崇被美國軍人強姦事件後,各地發動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美軍暴行,並要求美國從中國撤軍,減少中共“解放”全中國的阻力。雖遠在臺灣,全臺青年也在同一時間發動了反美示威活動。陳炳基、林如堉、李登輝都十分熱衷於這項抗議行動。